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當天氣變冷,更要注意膽固醇問題。巴西研究發現,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會隨著季節而變動,當冬季天氣變冷,膽固醇濃度較容易上升,等天氣回暖,膽固醇就會下降。
研究首席作者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博士生菲利浦‧毛拉表示,每到冬天,民眾應該要更留意自己的膽固醇濃度。現在還不太清楚膽固醇濃度隨季節變化是否會影響心臟病、中風風險,還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心臟病、中風發生機率,而膽固醇變化也許也占有一席之地。
毛拉認為,像飲食、運動、陽光曝曬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這樣的現象。每到冬天,民眾往往會攝取較多熱量,很容易增加壞膽固醇濃度,且民眾到冬天運動量變少,常會待在家裡不出門,曬太陽的時間也變少。如果曬太陽時間縮短,就會攝取較少維生素D,這也可能左右膽固醇濃度。另外,民眾在冬季較容易感冒、得流感,這對膽固醇濃度也會造成影響。
這項研究已於近日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
研究團隊分析二十二萬七千多人在二OO八年到二O一O年間的膽固醇濃度變化。結果發現,與夏天相比,冬天民眾的壞膽固醇濃度(低密度脂蛋白-LDL)平均上升七毫克/公合,大約上升百分之八。到了夏天,好膽固醇濃度(高密度脂蛋白-HDL)則增加約百分之九。不過三酸甘油脂濃度卻上升了百分之五。毛發表示,有些地方夏季、冬季的氣候差異更大,這種現象可能更為明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