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百病漫談

小心!你也被疼痛騙了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陳豐偉(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最近在Psychology Today上有篇文章提到,「痛」與「不痛」,傳達的常常是不正確的訊息。某個研究裡從沒抱怨背痛的成年人,做電腦斷層檢查,有39%顯示異常,6%被認為需要動手術,3%被醫師認為是緊急狀況。但這些人都不覺得痛。

也就是說,狀況很糟糕的人,很可能完全不覺得痛。許多身體器官沒有痛覺接受器,等發現不對勁時已來不及。但常叫痛的人,有可能已經看了十幾科,做完各種檢查,嘗試許多種藥物,還是找不出原因。

疼痛是最常被忽視的重大身心問題之一。美國有10到20%的人長期承受慢性疼痛之苦,造成一年700億美元的醫療費用,以及1500億的經濟損失。在台灣,慢性疼痛病人會在神經科、骨科、復健科、外科流轉,到處看診、排隊,免不了也會把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做完一遍。病人受苦,健保財務也跟著出現赤字。

慢性疼痛還會帶給病人沮喪、失眠、自信心下降、罪惡感、或轉而指責他人不夠關心。工作能力與生活品質降低,人際關係與社交受到限制。疼痛難以改善,因為痛覺只是一種「知覺」(perception),從痛覺接受器經過至少三層神經元的傳遞,經過大腦接收、演繹,不見得能反應真實狀況。許多慢性疼痛病人,都無法找到醫學上支持疼痛存在的證據。

有沒有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力量,也會影響疼痛的程度。但如果說心理因素會影響疼痛,許多病人都要抗議——也許有部分病人因此得到別人關心,但那些痛的感覺就像幻聽一樣真實,栩栩如生。很少疼痛病人會想走進一直被這社會汙名化的精神科,那似乎表示他心理有問題、而疼痛是裝出來的。

但其實,許多找不出疼痛原因的人,應該早點來精神科看診。我常跟病人說:「這藥物不是止痛藥,可以天天吃,會在神經節調節痛的感覺,讓你比較不痛,不用常吃止痛藥」。抗憂鬱藥物常見讓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增加的效用,而這兩種成分,確實會壓抑痛覺的傳遞。

慢性疼痛常跟壓力有關,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讓疼痛加劇。精神科醫師習慣從生物、心理、社會的多元觀點來詢問病史,比較懂得支持性的會談技巧,而精神科醫師擅長的藥物裡,有許多種可緩和疼痛感覺。但在台灣,病人通常都太晚轉到精神科。

研究與臨床經驗都告訴我們:讓心情變好,減少胡思亂想,把注意力轉移開,許多人原有的慢性疼痛,就沒那麼痛了。因慢性疼痛受苦的人,可考慮把精神科列為你的下一站。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失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