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咳就昏倒…主動脈瘤是禍首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一位七十、八十歲左右的老先生只要一用力咳嗽,就會昏倒,後來詳細檢查發現,原來是主動脈瘤惹的禍。
署立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文德解釋,這位患者主動脈瘤位置非常特別,貼近迷走神經,因此當用力咳嗽,主動脈瘤便刺激副交感神經,引起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等症狀,腦部血流不夠,很容易就昏倒。因此感冒劇烈咳嗽時,常會咳到昏倒。
上述例子非常罕見,一般而言,慢性咳嗽是指超過三周的咳嗽,一般年長者久咳不癒病因多以慢性呼吸道疾病為主,像長期抽菸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氣喘等都很可能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的症狀,尤其是經常在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後的持續咳嗽,更應接受肺功能檢測,以及早確診,並接受治療。
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石智元表示,部分氣喘患者沒有其他症狀,只以咳嗽表現,氣喘患者也可能到年長時才發作。除了氣喘,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肺結核、藥物副作用等也都可能引起年長者慢性咳嗽。
年長者慢性咳嗽症狀,一旦出現變化,痰開始變多,很可能是肺炎警訊。根據「醫療人員醫學文獻參考」網站(PDR)資訊,肺炎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症狀,從乾咳、咳嗽痰多,到呼吸急促、畏寒、發燒、胸痛等。以肺炎鏈球菌感染為例,約有三分之二肺炎是肺炎鏈球菌引起,這種感染症來勢洶洶。症狀包括發燒、胸痛等,患者有時會乾咳,或者咳嗽也可能帶有痰液,痰常出現難聞氣味,或摻雜血絲,痰的顏色也可能像「生鏽」一般。
有一種非典型肺炎是由黴漿菌感染造成,症狀大多很輕微,且症狀來得較為遲緩,患者可能出現頭痛、身體稍微不太舒服、輕度發燒、乾咳等,因一般患者多可承受症狀不適,所以這種肺炎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
而年長者若感染黴漿菌肺炎,症狀可能較不明顯,與一般肺炎患者不同一樣。年長患者症狀包括呼吸較快、低度發燒,發燒溫度在攝氏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之間,以及意識混亂等。由於症狀不像典型肺炎,因此診斷較為困難。
對於年長黴漿菌肺炎患者而言,呼吸速度加快是疾病重要警訊,因為肺部受到感染,所以會出現這種症狀。年長患者也常出現意識混亂、上腹疼痛等症狀。
石智元醫師提醒,有些年長者長年抽菸、罹患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本來就比較喘,因而容易忽視肺炎警訊,這類患者要特別留意肺炎威脅。
支氣管炎、藥物過敏、肺栓塞、心臟衰竭、某些肺癌症狀與肺炎症狀十分相似,患者若有疑慮,最好到醫院接受評估、診斷。

台灣新生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很營養但別吃!專家揭感冒、發燒和喉嚨痛該吃與不該吃食材
肚子好痛!是不是恐怖疾病?醫師教你4項判斷基準
很多病症都在50歲後被發現!男性健檢指南告訴你必做哪些項目
疲勞、發炎是體內有毒素!6招養好6大排毒器官一身輕
男遭虎頭蜂螫休克 一周終脫險
碰上這8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很可能是大病徵兆
全球15億人患有慢性疼痛!美國疼痛醫學會:可能是8種病引起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總是累累的,這算是生病了嗎?家醫科最常見5種疾病
男子淋巴腺腫大 確診腮腺瘤手術切除
沒有壓力最好?醫師:壓力太少或太大都容易罹病!
你容易忽略的發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怎麼改善?
壓力大、常熬夜?小心白斑症找上你
頭痛、視力迅速變差 小心是顱底長腫瘤
解痠痛小物 只能舒緩不能逆轉疼痛
下肢莫名腫脹 醫師分析3大原因
空汙已達紅害 機車族請全副武裝
肝腫瘤治療說醉話 醫師:患者對酒精敏感
室內空氣差 小心病態建築症候群
壞膽固醇有分級 L5物質是中風元凶
大腿太細 鳥仔腳 小心慢性病!
「腰粗腿細」 的馬鈴薯身材 慢性病風險高2倍
不只爆肝 熬夜6大健康危害
避免蜂螫 醫師說你該注意這幾件事
這些重大疾病 都是發炎惹的禍
天氣轉涼 這些疾病有可能上身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