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容易忽略的發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怎麼改善?
身體出現「發炎」症狀其來有自
發炎是身體的信號彈、求救訊號。身體大多數的發炎都是有原因的,不嘗試去找出原因,只用藥硬壓症狀,長期下來會弱化免疫系統。
我們的身體有幾個方法走跳江湖:
第一道防線是「表面屏障」,例如:皮脂膜、角質層、黏膜,越深的黏膜通透性越好。
當表面屏障被突破之後就會啟動我們熟悉的免疫系統。
表面屏障被突破後,身體就會開啟「先天免疫」反應:發現不認識的異物入侵,直接烙人(發炎),無差別幹掉。
如果這些異物曾經入侵過,我們會更進一步發動「後天免疫」反應,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憑記憶認出異物,再烙人圍毆。所以說「頭皮泛紅脫屑」、「一直感覺疲累」、「過敏鼻水不停」或「常常生病」,表示身體已經啟動免疫系統,極有可能就是在告訴我們:身體表面屏障開始劣化!
異物容易入侵,免疫細胞才會不得已增生,造成每次的免疫反應更強再更強!原來「過敏體質」就是這樣煉成的。
慢性發炎怎麼來的?
胡亂吃藥壓症狀而不去改變生活型態,迫使身體開始「慢性發炎」,你知道嗎?你吃的抗生素會一併殺掉體內外常在菌叢,增加下次感染的機會。抗組織胺則會暫時壓抑免疫反應,讓黏膜腫脹症狀暫時改善。如果感染情況沒有改善,症狀很快就會回彈,讓你不繼續吃藥都不行。
臨床上觀察到,「慢性發炎」表示抵抗力下降,如果長時間置之不理,免疫系統也會進一步劣化,導致身體無法抵抗病原。
這時發炎反應會逐漸消失⋯⋯先不要高興得太早。這類病人會開始漸漸出現灰指甲、黴菌感染、甚至是癌症。
改善發炎體質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
1. 謹慎使用症狀治療藥物及抗生素:當用則用,但沒有什麼吃了馬上好的好康事情。
2. 出門戴口罩:前面提到,越深的粘膜通透性好。還有就是越小的粒子(pm2.5)才能到達深處。還在擔心皮膚髒汙沒洗乾淨嗎?我們的肺泡黏膜更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還無法清洗!當局放任大家繼續用肺愛台灣,才真正功德無量。
3. 均衡飲食,不吃甜食:越精緻的食物越容易搞壞我們的免疫系統。最終極的精緻食物就是糖,糖會養大我們的獎勵中樞,使我們上癮。
4. 規律作息,睡好睡滿:當我們要熬夜時,應該要時時提醒自己,拿命換值得嗎?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周則中醫師】發炎: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要怎麼防禦?】

問8健康新聞網
問8新聞網是由一群熱血的醫師所組成,我們涵蓋各大科別,提供有別於一般傳統衛教的醫學知識,另有「免費」線上醫療健康諮詢,並提供一個絕對私密的諮詢空間,只有提問者與該醫師能在線上看到問題,完全保護個人隱私,我們夢想可以藉由我們散播的知識提升國人的醫療常識,改善緊繃的醫病關係與國人健康。https://www.wen8.com.tw/index.php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健保大數據/109年全身麻醉執行件數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麻醉執行特色院所
全身麻醉其實比較安全?醫:半麻有更多不確定性
選擇半身麻醉還是全身麻醉?專科醫教你判斷依據
哪些選項CP值最高?一張表看懂麻醉自費項目費用
麻醉一定要由專科醫師執行嗎?醫曝麻醉2個最危險時刻
有喝酒習慣會不會讓麻醉無效?醫師詳解你最想問的麻醉問題
手腳冰冷睡不著靠喝酒、電熱毯暖身?醫揪NG保暖行為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
你的頭痛是哪種?頭痛位置、症狀、原因一圖看懂
救護車緊急送醫該如何挑選適當醫院?以就近適當為原則
高雄長庚以熱消融治腮腺瘤 免除病患顏面麻痺危險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檢傷分類排名
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人次10大醫院、109年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10大醫院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 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
解決急診大塞車 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
各種檢查不必等 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
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
休假當沙發馬鈴薯?醫師警告2種人最好要稍微活動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想要感冒快快好 試試7方法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