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年夜飯不失手!6個小秘訣讓你端上桌的肉軟嫩不乾柴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論壇活動

活得愈久慢性病愈多 AI協助面對長壽的挑戰

元氣周報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
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 記者葉信菉/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現代老人比以前年輕10歲 健康管理要用新思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

台灣從光復到現在70年,人民壽命從50歲來到80歲。這帶來什麼挑戰?就是你這輩子,從來沒有像現在看過這麼多老人。70年前我們講半百老翁合理,現在講半百老翁,很多人會抗議。

現在對老、長壽,所謂老後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八成都不能用以前的想法,從爸媽爺奶觀察到的事情,在你身上都不會發生,我們在過不一樣的時代。面對人口結構快速轉變,你的壽命與人生都跟以前的人、累積的經驗不同,一定要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維,科技應用也是。

日本人做過研究,假設我們不看所謂的年齡,就看健康狀態,用走路速度、握力、體能等指標,2007年的老人與2017年有什麼不同?同樣歲數,2017的老人明顯較健康、更活躍、更有活力,平均來講,日本人認為現代老人比以前年輕10歲,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延到75歲。

新的挑戰是,活更久了,看似更健康,但慢性病持續擴大。醫藥衛生進步使大家得病的時間愈長,帶著這個疾病控制更久,很多資料告訴我們,愈長壽就愈多病。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六成有高血壓、三成有糖尿病,四成高血脂,九成至少有一個慢性病,五成一有三種以上慢性病。

當九成的人都有慢性病,正常的是有病的人還是沒病的人?慢性病講究控制,控制好就把風險降到最低。我一直跟病人說,「人在江湖走跳,少不了要吃幾顆藥。」慢性病可以不用藥物控制就不要,但重點是要達標,真的達不到,就吃幾顆藥也沒什麼特別。

在這個長壽時代,與慢性病相處的策略和方法,也跟上一代不同。健康的管理和思維,要用新的方法,要從被動式的醫療服務走向主動,積極管理社區每一個人的健康,希望預防你最終進到醫院。比較大的挑戰是,我們大概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長者失能,百分之八的人失智。疾病一定會有,所有控制目標就是到老不要失能、失智。

我們經歷時代的大轉變,科技導入讓我們走向完全不同的健康管理人生。目前做什麼決定都聽醫師,未來時代,醫療決定會以資料為導向,透過數據驅動,走向精準健康。AI就是預測,看病求醫,醫師也是預測,基於過去資料與經驗來診斷與治療,但到目前為止,AI可以做出最好的預測。

把數據轉換成風險,預測未來十年心肌梗塞的風險,若風險很高,可能要提早回診;還有更多轉換,例如以過去一年就醫數位資料,從就醫軌跡判斷健康風險。未來,因為發燒跑到急診室,健保卡一插,經過演算法,高風險肺炎趕快積極管理,低風險OK,不必仰賴資深醫師判斷。

過去看這個專科、看那個專科,現在用AI,全方位評估風險,完整到你去看很多醫師都達不到的這個程度。再用新的數位生物指標,不用到醫院檢測,光把每天活動步數的原始資料授權,就能判讀與分類。

團隊已申請國科會計畫補助,將整合民眾問診、文字病歷、影像、聲音等,輸至生成式AI與民眾互動,利用公衛模型精準預估風險,也將與聯合報合作,利用累積數十年的文字基礎與專家意見,貢獻民眾,提供民眾精準健康建議,利用科技改變未來人生。

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   
記者葉信菉/攝影
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 記者葉信菉/攝影

熟齡登山鍛鍊肌力 走進森林增強免疫

資深專業山域嚮導阿布

 

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許多熟齡族群都喜愛徜徉在山林步道,吸收負離子及芬多精。日本已將森林浴列為「預防性健康照護」的一環,能紓解壓力、增強免疫力。熟齡輕旅行正夯,尤其是登山行程,在負重行進的過程中,可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許多人認為爬山對老年人來說太危險,我曾協助許多6、70歲長輩登上玉山,甚至挑戰非洲吉力馬札羅山、瑞士馬特洪峰,圓了一生的夢想。年齡並不是登山的阻礙,但是要遵守「停看聽」原則,詳細評估安全狀況,千萬別說走就走。

山那麼漂亮,親近它過程中,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登山守則第一條「停」,務必了解自的身體,除了控制慢性疾病,也要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並針對個人狀況給予適當藥物預防高山症。

再來,要「看」清楚登山路線的詳細資訊,並進行環境風險評估。登山前要慎選合法業者,過程中要「聽」從專業指導,維護自身安全,降低意外發生。

除了「停看聽」,熟齡爬山還要訓練心肺耐力、核心肌群,讓雙腿有足夠的肌耐力,幫助走得更久更遠。全身最大新陳代謝組織是肌肉,尤其下半身占整體肌肉量60%至70%,老化先從下半身開始,如果什麼都不做,肌肉量只會愈來愈少,增加罹患肌少症、衰弱症的風險。

鍛鍊下半身肌肉的好處多,包括預防骨質疏鬆、消除脂肪、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腦部退化等。日常可透過弓步蹲與深蹲鍛鍊各大肌群,練好腿力也能減緩關節負擔,穩定行走「防跌」。肌肉的增長不受年齡限制,不論幾歲都要動起來;若平常沒有登山習慣,良好體能是戶外活動的基礎,先從郊山等級開始,不要越級打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