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慢病好日子/ 深度報導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築夢篇3_疾病無國界

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圖/健康事業部提供
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圖/健康事業部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疾病沒有國界,健康的挑戰也是如此。從原鄉護理師帶領團隊提早完成「消除C肝」的里程碑,到醫師推動心理腫瘤照護站上國際舞台,再到醫療團隊跨海分享糖尿病管理經驗,台灣在一個個故事中,展現了影響世界的力量。這些努力,不只是醫療專業的輸出,更是人與人之間彼此守護的承諾。

挺孕肚、爬樹屋⋯公衛護理師 來義鄉消除C肝的無名英雄


故事38
主角:屏東來義鄉衛生所護理師兼護理長曾明娘

記者楊正敏/屏東報導

「有的公衛護理師挺著大肚子到深山找人;有的則是摸黑到偏僻的工寮,沒水沒電,只能靠手電筒微弱的燈光,找到血管抽血。」屏東縣來義鄉護理長曾明娘回想,那段如同「超級尋人任務」的日子,手裡拿著針筒和試管,穿梭在大街小巷、深山野嶺,為的是找到每一位可能受C肝威脅的鄉民。

時間回到2020年,來義鄉的C型肝炎盛行率比鄰近鄉鎮高出三到五倍。衛生所在同年5月啟動「消除原鄉C型肝炎及慢性肝炎防治與篩檢計畫」,並聯合高雄長庚醫院辦理C肝治療外展門診。在十個月完成2,178人篩檢,篩檢率高達84.3%,並找出101位需要治療者。

「沒有公衛護士抽下來的這管血,就沒有辦法進行後續治療。」曾明娘強調,13名公衛護士是計畫成功的中流砥柱。

尋人大作戰 連告別式也不錯過

在幅員遼闊的原鄉,找人並不容易。有人住在兩公尺高的樹屋,護理師得爬上爬下;有人長期躲在深山工寮,只能靠口耳相傳打聽消息。甚至有人平常不露面,護理師聽說一位鄉民的告別式上,可能會有民眾到場,就把握時機,在現場臨時架起簡易抽血站。衛生所還曾在主要道路ㄌ邊擺攤,像臨檢一樣,請過往鄉民路邊配合抽血,使出混身解數,不想要有任何「漏網之魚」。

「有時候假日、晚上也得出動,護士甚至得背著小孩出任務。」曾明娘說,無論懷孕挺著肚子,或摸黑爬山涉水,大家只有一個信念: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抽血的機會。

從勸說到「溫柔恐嚇」 讓鄉民捲袖

並非所有鄉民都願意捲起袖子抽血,護理師們有時好言相勸,有時說之以理,甚至「溫柔恐嚇」。曾明娘笑說,所謂的恐嚇,就是把不抽血的後果講得很嚴重,讓民眾會害怕疾病對生命的威脅。

在這群「無名英雄」的努力下,來義鄉提前達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更獲得2021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中的健康平等獎。

這份榮耀,來自一群日夜奔走的護理師。沒有華麗的舞台,只有樸實的腳步,但正因為她們不嫌辛苦,讓偏鄉居民的健康,與世界同步。

推動「心理腫瘤日」 方俊凱讓癌友心聲被世界聽見


故事39
主角: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

記者許凱婷/台北報導

「為什麼是我?我這麼虔誠侍奉神明,為什麼還會得癌症?」十年前確診鼻咽癌時,這問題日夜煎熬著美雲(化名),就在她最絕望的時候,她被轉介到台北馬偕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方俊凱的診間。自此,美雲開始學習照護自己的情緒,不再將癌症視為懲罰或詛咒,這正是方俊凱推動心理腫瘤醫學的初衷——讓「癌症病人的情緒照顧,如同身體症狀一樣被重視」。

「為什麼是我?」 從臨床看見心的重量

美雲因家族經營宮廟,覺得自己對神明付出良多,卻仍罹癌,因此內心充滿委屈與怨懟。她更表示,身體痛苦尚能忍受,但心理的失落與恐懼卻像無底洞般吞噬著她。

經過多次診療,她從每次見面就哭泣,到後來能轉念說出:「癌症就像人生中不同的背景音樂,我學會了與之共舞」。這句話,讓行醫三十年的方俊凱紅了眼眶,因為這正是他最渴望聽到的——癌友找到與疾病共處的智慧。

2025年4月9日,第一屆「世界心理腫瘤日」正式啟動,這個由台灣推動的國際日,不僅是醫療外交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方俊凱從單打獨鬥,到帶領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旅程。

從孤軍奮戰 到站上國際舞臺的艱辛旅程

方俊凱的契機始於1998年,他在英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看見精神科已介入安寧照護,「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從癌症確診開始,患者就需要心理支持」。2004年,他接觸國際心理腫瘤學會(IPOS)的理念,深受啟發。

2006年,他獨自參加IPOS會議,發現日本有30人與會、韓國5至6人,唯獨台灣只有他一人。這份孤軍奮戰的體驗,反而激發他的使命感。2009年,他創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3年,再成立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持續推動理念。

2023年,現任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在義大利率先提議設立「世界心理腫瘤日」;隔年在荷蘭,方俊凱正式提案,以「心理腫瘤學之母」吉咪·霍蘭德醫師的生日(4月9日)作為紀念日,「她讓我們記得,每位癌症患者都不該孤獨面對疾病。」獲得各國代表一致支持。

有助治療 溫柔背後的科學實證

方俊凱強調,心理腫瘤學不僅是溫暖陪伴,更有科學根據。「研究顯示,適當的心理支持能提高治療依從性達30%以上。透過情緒篩檢、個案管理、藝術治療等方式,能協助患者和家屬度過難關。」

基金會服務的個案中,像美雲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一位20多歲的鼻咽癌教師,在治療期間甚至實現開辦補習班的夢想。如今,馬偕醫院安寧中心已是IPOS指定的心理腫瘤訓練機構,培訓過來自瓜地馬拉、聖文森等國的醫療人員。「台灣有潛力成為亞洲心理腫瘤學培訓中心,」方俊凱說:「我們正爭取三年內在台舉辦IPOS年會。」

第一屆世界心理腫瘤日的啟航

2025年是第一屆世界心理腫瘤日,台灣發起作品徵集活動,邀請各界以短片、短文等形式傳達對心理照護的重視。方俊凱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希望在公園、書店等場所舉辦實體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心理腫瘤學的重要性。」

在這個由台灣推動誕生的國際日背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醫療專業,更是對生命的承諾,正如方俊凱常說的:「治病也要治心,這才是全人照護的真諦。」

驗血糖竟費用昂貴!台灣輸出經驗 助非洲友邦建立醫療韌性


故事40
主角: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范綱志

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新竹台大分院糖尿病照護團隊的衛教師忙著製作講義、設計互動遊戲,還得練習用英語上課,只為把台灣去中心化照護的經驗,傳授給友邦史瓦帝尼的醫護人員,幫助這個非洲國家建立醫療韌性。

醫療條件 宛如50年前台灣

「在台灣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在史瓦帝尼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新竹台大分院內分泌科主任范綱志的感嘆,道出了2024年跨海醫療合作的起點。范綱志感嘆,當地醫療條件落後,許多小鎮沒有常駐醫師,抽血驗血糖、血脂這種在台灣再平常不過的檢查,在當地卻是十分昂貴,且要等十天以上才能拿到報告。檢驗報告即使拿到,也不一定有人能解讀。這種情況宛如50年前的台灣。

現任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范綱志至史瓦帝尼當地考察。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現任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范綱志至史瓦帝尼當地考察。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跨海合作 提前兩年了解當地

為了擬定計畫,新竹台大團隊在計畫正式展開前兩年,就先到史瓦帝尼考察當地的慢性病醫療狀況,蒐資資料數據。在了解了當地醫療現狀後,團隊開始進行人員代訓、分析政策,去年也派醫師駐地就近輔導。

新竹台大團隊在計畫正式展開前兩年,就先到史瓦帝尼考察當地的慢性病醫療狀況,蒐資資料數據。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新竹台大團隊在計畫正式展開前兩年,就先到史瓦帝尼考察當地的慢性病醫療狀況,蒐資資料數據。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新竹台大動員60人 還加強英語訓練

團隊共動員了60名各科講師,訓練12名史國護理師與訓練官,學習學理、討論個案及臨床見習。范綱志說,最具挑戰的是英語授課。慢性病防治第一線的衛教師、個管師在代訓課程扮演重要角色,但他們平時缺乏用英語授課的經驗,因此特別安排密集加強英語授課技巧。為了提升學員學習興趣,衛教師還設計了一些測血糖的互動小遊戲,利用互動提升學習成效。

新竹台大動員60人幫助非洲友邦建立醫療韌性。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新竹台大動員60人幫助非洲友邦建立醫療韌性。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國際醫療中心提供

團隊努力 在史瓦帝尼看見改變

團隊的全力投入不僅獲得學員肯定,熱忱更激勵他們效法。去年底新竹台大團隊到史瓦帝尼考察時發現,學員回國後搭建起自己的簡易衛教診間,正一步一腳印的運用所學激起漣漪,相信不久的未來就能看到改變。

心理腫瘤 護理師 藝術治療 安寧照護 抽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