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慢病最愛問】生活變動、作息改變血糖就失控,我該怎麼做?

搬家、升學、換班、換工作、節慶聚會,突如其來的飲食與作息改變,容易讓努力控制血糖的糖友及家屬如臨大敵,醫師與衛教師提供日常穩定血糖心法「跟著數據走」。圖/Freepik
搬家、升學、換班、換工作、節慶聚會,突如其來的飲食與作息改變,容易讓努力控制血糖的糖友及家屬如臨大敵,醫師與衛教師提供日常穩定血糖心法「跟著數據走」。圖/Freepik

聽健康

00:00/00:00

許多糖友提問:「只要生活作息一有變動,例如搬家、旅行、換班、節慶聚餐甚至感冒,血糖曲線就像雲霄飛車一樣,真的壓力山大!」這樣的場景不僅發生在成人糖友身上,第一型糖尿病的小糖友,也會因為成長的生理變化、情緒等,而面臨相似的控糖壓力。

實際上,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林建銘與三軍總醫院衛教師陳思羽都不約而同強調,控糖的核心不是避免變化,環境雖然會變動,但只要看懂血糖數字,跟著數據走,其實都能穩定控糖。陳思羽說,現在還有不少數位工具能幫忙,如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或更進一步搭配使用自動的胰島素輸注系統,還能先行踩煞車,讓控糖有了可調整的憑據,也更加靈活、精準。

生活處處是變數,科技助攻讓控糖更靈活

林建銘說,關於血糖,過去家長最怕的不是數字,而是「看不到變化」。傳統測血糖一天需要扎針五至六次,孩子一哭、家長就心疼,但血糖仍只是一個零碎的數據。現在CGM能即時呈現血糖數據變化,甚至可以設定低血糖警示,讓家長遠端監看,也有能搭配CGM的自動胰島素輸注系統,在夜裡根據測得的血糖數值提供胰島素,讓全家都睡得安穩。

最關鍵的是,「數據」讓孩子學會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像是多一杯奶茶血糖會衝多高?運動後該怎麼調整胰島素?當數據變成生活習慣,控糖就不再只是限制,而是一種能預測、可及時進行修正的生活方式。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林建銘認為糖友應該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品質,在飲食上儘管需要留意但也不應過度剝奪,三總的衛教團隊會指導糖友跟著數據走,學習掌握自己的血糖狀況後就可以獲得飲食自由。記者林俊良/攝影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林建銘認為糖友應該擁有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品質,在飲食上儘管需要留意但也不應過度剝奪,三總的衛教團隊會指導糖友跟著數據走,學習掌握自己的血糖狀況後就可以獲得飲食自由。記者林俊良/攝影

情緒是隱藏變數,家庭支持是穩定力量

林建銘表示,「情緒」是影響孩童和青少年血糖的關鍵因素之一,生活中的重大變動,如:生病、經期、升學等,都可能會導致身體壓力荷爾蒙升高,進而增加胰島素需求量。因此,醫療團隊會指導病友依照血糖數據適度調整基礎胰島素劑量。

他更提醒,家庭的支持比藥物更關鍵,在充滿愛與理解的環境中,孩子因為情緒穩定,控糖通常更為成功。過大的壓力與分毫不差的嚴格控制,反而有可能造成反效果,科技控糖的工具應用,正能減輕這種情緒壓力,讓家人看得到安全感。

旅遊、外出免驚慌 專家強調「跟著數據走」

三軍總醫院代謝防治中心組長陳思羽表示生活變動總會發生,與其焦慮變動,不如回歸數據,跟著數據調整飲食與作息才是控糖核心。三總團隊也推出小羽機器人Line,提供糖友血糖監測、運動、飲食、用藥的各方面解答。記者林俊良/攝影
三軍總醫院代謝防治中心組長陳思羽表示生活變動總會發生,與其焦慮變動,不如回歸數據,跟著數據調整飲食與作息才是控糖核心。三總團隊也推出小羽機器人Line,提供糖友血糖監測、運動、飲食、用藥的各方面解答。記者林俊良/攝影

當糖友有出國或旅行的需求時,也不必過度擔心,林建銘表示,其實有CGM的輔助,糖友外出旅遊反而可以更放心地享有多樣化的飲食。CGM感應器只要避免高溫即可使用;胰島素則須冷藏保存。掌握這些細節,糖友也能自在享受旅程。陳思羽亦強調,數位控糖後,糖友反而更能放心外出,因為控糖變得更『有線可循』,血糖高時知道該補多少胰島素的劑量,血糖快偏低時警報會提醒,大大減少了對未知的恐懼。

當生活出現重大變動時,兩位專家一致給出「多監測、早討論」的建議,累積經驗、學會調整劑量,是長期穩定的關鍵。陳思羽補充,當控糖不順時,應先釐清問題是生理還是心理,「血糖穩定一半,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一半。」她鼓勵糖友採取積極行動,規律監測與用藥,讓數據成為「安心的依據」,而非焦慮的來源。

延伸閱讀:

【慢病最愛問】有時因為忙碌忘記更換 CGM 和胰島素輸注的耗材,可以延長多使用幾天,順便省錢嗎?

【慢病最愛問】網路上看到有非侵入式的血糖監測、也有群組在賣很便宜的胰島素輸注器材,可以買來試試看嗎?

低血糖 控糖 胰島素 壓力荷爾蒙 飲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