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退休力論壇十二月登場。其實許多國家在反思因應之道,希望維持、善用退休人力,創造多贏。
挪威設立退休準備學校已經近五十年。十五年前,經營方向指出,退休者最大罩門不是健康和經濟,而是位分,也就是脫離職場要面對尋找自我價值。最穩固的,來自家人之愛與信仰,有了恆久價值,才能夠繼續安然自處或再出發,不論旅遊休閒的,或重新貢獻社會。
筆者日前重返該校,課程依社會趨勢拆成三種:一是退休前一年到五年,二是剛退休,三是經平均三年終於承認自己退休者。
其中,第二種是新興市場,也是未來招生主力。理由是經濟改變,人活很久,幾乎不太可能不繼續工作安享晚年。所以該校為剛退休者安排創造力課程,用樂高積木等工具推演反思,從個人價值觀學習裝備新的思維,走出限制,一起發展新的服務生產舞台。這樣,個人與社會得以更安全永續發展。
挪威國家退休準備研發中心,後來也轉型成高齡就業研發中心,到處宣導科學實證研究以打破退休者就業搶人飯碗的成見,並以「您過去在職場或許因各種原因,只發揮了一部分長才,現在是發揮其他能力的時候了」,來歡迎退休者再就業。
另外,芬蘭新的調查也佐證,六十五歲到七十五歲國民有一半認為有能力和之前一樣工作,但實際上只有十分之一從事有薪工作。固然投入志工有助社會發展,但換人力資本角度看,在極端高齡少子的社會很有討論空間。同一時間,該國高齡智庫致力發展腦健康國策,招募上千位高齡與超高齡老人擔任遠距與實體運動教練,陪伴失能者個別化最低成本、最可行的運動,並且推動老人專屬社會、心理健康技能學習。
瑞典與芬蘭、挪威、丹麥因教育實在而普及,多數國民從事較高技術而有專業門檻工作。因此,高齡後自主選擇機會多,尚且努力倡議要繼續參與就業;同時配套有完整群體特性調查,來掌握他們的處境與期待;丹麥並全力發展身心障專屬運動學校,因應身心障老化並提出挑戰身心障發展極限,來鼓勵就業生產,利己利他;荷蘭全面以支持終身學習創造利他服務,取代病人化治療照顧,來支持失智者發展參與社會貢獻。
這些國家在走向沒有任何人只是社會負擔,而是看重獨特,相互支持,創造福祉共享。
台灣高齡少子造成的勞動參與需求更為急迫,加上甚無彈性與以人為本的制度,從而發展高齡就業參與的挑戰更多。目前只要踏上六十五歲,等於被制度與職場拒絕者所在多有。至於退休準備學習,曾有學者專家齊聲說是,卻沒有完備的布局,而民眾過一天算一天的人仍多。
勞退在變,物價在變,但學習資源與服務科技在進步。退休,未必都是悲歌。前述挪威第二區塊學員,甚至連未來居家輔助科技都有課程,這是因應未來,能自我照顧,在家老化,有效生產,豐富終老。
當退休力成為社會議題,盼論壇對話發展更前瞻的社會倡議,共同在長照保險走向赤字、健保因少子短收、照顧離職多達三十三萬的時候,我們一起看見希望、有夢可想,從信念、專業、經濟的挪威新價值模式,相互包容,找出退休力加值創新之路,成為全民祝福。
✨活動主題✨以防萬一 活到100歲-2023年退休力論壇✨活動日期✨2023.12.02 (六)
✨活動時間✨10:00-16:30(9:20-9:50開始報到)
✨活動地點✨中油大樓國光廳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
✨電話報名✨
票價:499元 (憑票券即享千元好禮)
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