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自二○二○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進行年度退休力大調查,根據五年多來觀察,儲備退休力難度日益提高,尤其近年全球歷經世紀疫情、地緣政治風險與國際經貿情勢改變,通膨壓力增加,加上人口高齡化等衝擊,打造財務韌性刻不容緩,但也備受挑戰。
老年醫療、照護需求上升,退休收入減少加上通膨,這些都是影響退休財務準備的重要變數。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政大教授王儷玲指出,長壽已成新常態,必須有足夠的財務韌性,協助支撐更長的人生周期。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表示,財富、健康、長壽環環相扣,是每個人都需面對的生命課題。
逾35歲照顧者 四成沒財務規畫
但根據中信銀行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二○二五家庭理財暨樂齡金融白皮書」,針對台灣卅五歲以上民眾調查,特別以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兩種角色來分析,四成一照顧者沒有任何財務規畫,被照顧者情況更不理想,高達六成三完全沒有財務安排。顯示雖人人嚮往財富自由,安享晚年,但國人財務準備實有待加強。
韌性是指遭衝擊,調適再到恢復的狀態。什麼是財務韌性?王儷玲說明,財務韌性是指民眾財務狀況遭受衝擊至恢復穩定的時間,個人狀況不同,有人甚至可能因此一蹶不振,但大致受到三個因素影響,分別是手頭上有多少現金、有多少預備金可供周轉應急與備用、還有金融素養,金融素養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邱淑媞也說,世界經濟論壇二○二四年提出長壽經濟六大原則,其中重點就在個人健康、社會參與及金融財富,建議每個人都應有金融識能,從年輕時學會如何投資、儲蓄、理財,以及退休準備,避免遭受詐騙,擁有平安喜樂的晚年生活。
專家呼籲:金融理財列大學必修
邱淑媞呼籲,政府應將「金融識能、理財識能」列入大學必修課程,培養年輕人正確投資觀念,不會好高騖遠,想著一步登天,降低詐騙風險。此外,也不會將所有財務都放在銀行定存,而是學會如何透過定期定額地投資股票、指數型基金,拉長時間賺取可觀的複利。
退休族群 應學財務安全及防詐
年輕人需懂得投資,退休族群更需精打細算。邱淑媞表示,「政府應為中老年人規畫金融安全教育課程,如資產管理、投資配置,甚至如何防詐。」建議政府成立具有公信力、值得信賴的資訊平台,規畫金融安全、財務安全及如何防詐等實用線上課程,供民眾上網觀賞、學習,強化個人金融識能,學習理財,降低被詐騙的機率。
TISA 可作為退休規畫入門
王儷玲指出,「太晚開始、太少投入、買錯標的」,是許多人常犯的錯誤,如今退休財務準備難度增高,可能要「更早開始,存更多錢。」她建議,金管會推出「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有助於因應長壽風險,提升資產管理財務韌性。另外,透過科技介入,數位金融與人工智慧(AI)能幫助投資人克服投資盲點。
中信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也指出,TISA可作為退休規畫的入門工具,想建立長期投資習慣但資金有限者,可透過自動化、紀律性理財方式累積退休金,適合不知如何起步的年輕族群;善用工具也有助增進財務韌性,可透過數位化進行目標設定、資產盤點、缺口分析與進度追蹤,讓退休準備成為可量化、管理並持續優化的行動。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