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麻醉品質可以減少術後不適,有助於病情恢復!」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指出,要為病人打造個人化的精準麻醉,麻醉藥物、監測儀器及醫療團隊缺一不可,才能讓麻醉的深度、肌肉放鬆及止痛效果都「剛剛好」,不只讓病人活著出去,還能降低麻醉副作用,增加安全性及舒適性。
手術的麻醉要達到不動、不痛、不知,三大類藥物劑量的濃度調整非常重要。丁乾坤指出,平衡麻醉得「三針一管」,三針包括鎮靜安眠類藥物、止痛藥物及肌肉鬆弛劑;全身麻醉需維持呼吸道通暢,一管指的是氣管內管,現今氣管內管插管再加上影像輔助,更能精準插到氣管的適當位置,病患也更安全。
監測儀器也扮演重要角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表示,麻醉醫師監測時所要求的精密度、精準度,與飛機駕駛開飛機時的監控狀況不相上下,若要充分掌握麻醉深度,腦波監測更是關鍵環節。另外,像疼痛監測儀、生理監測等,也都非常重要。
丁乾坤指出,麻醉不能只靠經驗,麻得太深會有譫妄、醒不過來的危險,麻得太淺會出現鬼壓床的現象,據統計,2100萬接受麻醉手術的人當中,約有3萬人會陷入「麻醉清醒」狀態,處在動彈不得無法吶喊的情形,可能造成創傷後症候群,但可透過腦波監測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了解麻醉深度。
此外,精準麻醉也能提升醫療舒適程度,像容易噁心嘔吐的病人,醫師通常先給予強效止吐劑,或為了避免麻醉後病人體溫調節能力受抑制而產生畏寒、顫抖,因而增加氧氣消耗量,引起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保暖就特別重要,這些都是提升品質關鍵環節。
兩位醫師也發現,精準麻醉不僅可提升手術安全,還會影響病患回診意願。曾有老太太做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但因沒有採無痛鎮靜麻醉檢查,過程不舒服讓她逃避回診,五年後再回醫院,已是大腸癌末期,十分可惜。
精準麻醉的靈魂,還是在麻醉醫師!丁乾坤強調,麻醉醫師可能得幫出生三小時新生兒到百歲人瑞進行麻醉,不可能一套公式用在全部的人,每個人的體質及病況都不同,必須進行個人化精準麻醉,不只提高安全性,也減少患者術後不適。(延伸閱讀:🎧|麻醉後粉領族噁心嘔吐、老男人譫妄?北榮醫透露精準麻醉3武器緩解副作用)
(責任編輯:周佩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