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藥價深受健保制價影響,國際藥廠是否進入台灣市場也與健保息息相關,目前已有15款抗生素皆因「不敷成本」向健保署提出重新議價。台大感染科醫師指出,許多抗生素在健保已是老藥,只剩糖果價,國內藥廠都做不下去,而抗生素的研發相當困難、嚴謹,若沒有持續鼓勵優良藥廠生產,恐讓抗藥性問題更加嚴重。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目前15款抗生素生產廠商因不敷成本,申請健保重新核價,經初步審查後,抗生素Etapenem將提至6月15日共擬會議討論調價,其餘14款則仍待初步資料核定後,再研議是否送至共擬會議價,目前仍維持原給付價,不砍價。
黃育文表示,本次15款的抗生素分別為盤尼西林類、巨環類、頭孢菌素類、Beta-lactam類、廣效性抗生素、Quinolone類、抗真菌類、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類,正在申請核定新藥價。目前藥廠都未通報缺藥,僅兩家通報控貨中。
抗生素的缺藥問題茲事體大,社區藥局已時常補不齊藥。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抗生素全球缺藥問題已累積逾20年了。抗生素生產成本相當昂貴,尤其品質檢驗部分更是所費不貲,但細菌不斷產生的抗藥性,得靠藥廠投入研發來因應。盤尼西林早年在台灣就曾因為品質不穩定,導致大量病患過敏,此後多採取專案進口,價格相對昂貴。
「抗生素品質管控成本高昂,」陳宜君說,前幾年曾有藥廠研發的抗生素新藥,好不容易通過美國FDA後卻破產了。抗生素的研發相當困難,疾病各自特性合併感染不同的細菌,排列組合非常多種,要研究出最適切的抗生素得花費高昂成本,更不能只靠單一廣效抗生素,否則抗藥性問題將成為全球危機。
陳宜君舉例,盤尼西林並非絕對無可替代,假設首選的A藥物療效90%,若因為缺藥選擇替代用藥B療效剩80%,同樣可以進行治療,但若每次都妥協一點,細菌也在努力生存,藥物品質不好、藥效不好都容易誘導產生抗藥性,恐導致未來「無藥可用」的窘境發生。
「抗生素的選擇愈多元愈好,」陳宜君表示,個人化且精準的醫療是絕對必要的,否則抗藥性累積愈來愈快,社會將付出慘痛代價;但製造抗生素的國際藥廠已逐漸撤出台灣,新藥進不來,老藥則砍價砍到比糖果都不如,明明是救命的藥物,但幾十年下來各界都不太介意這件事情。
陳宜君指出,若健保因成本藥價考量,由品質控管不佳的藥廠製造抗生素,因為一昧妥協,選擇替代用藥,將連帶影響到本來品質好的藥品失效;即使國際藥廠有新藥,健保核價也都要跟老藥比,國際廠便不願意進口台灣,台灣亦不鼓勵本土廠新藥研發,失去利潤空間,自然導致缺藥。健保核價成本過程中,是否有把品質管控、研發成本一併考量進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