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天成醫療體系天祥醫院今年2月開幕,是桃園近8年來唯一全新開幕的醫院,執行院長張漢隆不但是外科領域醫師,更是天成醫療集團智慧AI醫療推手。
張漢隆雖然是外科醫師,但大學醫學系時,就熱中電腦軟硬體的整合及寫程式,過去在其他醫院服務時即投入醫院e化。接下天祥醫院執行院長一職,更成功扮演醫療AI化的角色,全力建構各科的AI,打通醫療、護理、行政與資訊部門之間專業領域的關卡,整合建置病人安全與效率並行的新醫院,並將研發成果與天成體系各院區分享,讓智慧醫療走進日常。
張漢隆從小就是一個是熱愛生命的人,希望周邊的人都能健康生活,而醫師的角色最能直接幫助他們,即使感冒,也能從醫師這邊獲得很好的診療,讓病人不致徬徨無助,因此他踏上從醫之路。父母也期許他能成為好的醫師,關懷生命、樂於助人。
選擇外科 關鍵時刻創生機
「因為外科醫師經常接觸攸關生命的患者,能在最關鍵時刻為病人創造生機。」張漢隆因此選擇當一名外科醫師,主攻消化外科,擅長各類微創手術,包括胃癌切除、單孔膽囊與總膽管手術、疝氣修補、甲狀腺手術、腹腔鏡腹膜透析管植入與急慢性傷口處置等。「每一次成功的手術、病人的康復,對我來說都是最直接的成就感」。
張漢隆也是醫療資訊應用的實踐者,多年來帶領資訊團隊開發的醫療智慧化系統,包括智慧病房、手術室管理系統(智慧藥櫃、AI醫囑辨識、感應式智能床頭卡)、行動查房、Hospital TV系統,讓醫護、病人與家屬能即時掌握病情。建立大數據排程與遠距傷口照護平台,提高醫療決策更精準、更有效率,讓病人獲得更安全、快速、舒適的照護。
透過AI整合 重塑醫療流程
張漢隆將「智慧醫院」視為天祥醫院發展主軸,強調「不只是引進新設備,而是希望透過 AI、數據與資訊整合,重塑醫療流程。管理上,採「小政府、大活力」理念,設定清楚的制度與規範,鼓勵醫療人員自主創新,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讓醫院保持彈性與活力。讓病人能感受到「快但不急躁」的醫療體驗,在效率中守護安全與人性。
「醫療是專業,更是團隊協作的藝術。」張漢隆認為,好醫師要能整合醫療資源與團隊合作,也要懂得傾聽病人與家屬的聲音。「醫療的意義,不只是一場手術或一張處方箋,而是一個讓人重拾生活力量的起點」,是他從醫30年以來不變的核心信念。「當我們成功搶救生命時,那種『與時間賽跑』的感覺,是外科醫師一輩子忘不了的」。
運動旅遊紓壓 陪孩子成長
生活中,張漢隆秉持「醫師也要先照顧好自己」的信念,每天早晨會固定運動;工作結束後讓自己「從醫療抽離」,保有個人與家庭的時間。「醫師壓力其實非常大」,他的紓壓方式是運動與旅遊,年輕時喜歡打棒球,也帶著孩子打球,還因此擔任社區棒球隊教練,與妻子一起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一家人也培養了深厚感情。
張漢隆不諱言,身為醫院領導人,工作壓力更大,他會透過運動、與家人聯繫來讓自己保持平衡,尤其妻子是他最堅強的後盾,放假有空,夫妻倆會一起爬山。即便兩名孩子都遠在國外,他們依然保持緊密聯繫,深厚的夫妻、親子關係,是他在高壓醫療管理工作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醫療不只是治病,而是一段攜手同行的旅程。」張漢隆強調,醫師的使命不只是技術,更是陪伴與傾聽,天祥的醫療團隊會用最好的方式,守護每一位病人的健康。
張漢隆年齡:54歲
現職:天祥醫院執行院長
專長:外科、消化外科、智慧醫療系統整合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新光醫院主治醫師、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AITS)客座指導專家、壢新醫院(聯新國際醫院)主任、恩主公醫院醫務部主任、天成醫療體系副院長、天祥醫院醫療副院長(執行院長)
興趣:棒球、登山、旅遊
給病人的一句話:
醫療不只是治病,而是我們一起守護健康的過程。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