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突破 開啟AI照護新時代

透過AI技術分析大規模基因數據與臨床數據,可提升醫師對癌症組織變化的判讀能力。圖/123RF
透過AI技術分析大規模基因數據與臨床數據,可提升醫師對癌症組織變化的判讀能力。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癌症已成為國人健康最嚴峻的挑戰。近年癌症研究從聚焦於細胞突變,轉變為腫瘤的微環境及更宏觀的大環境。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未來癌症治療不僅要針對腫瘤本體,還須考量整體生理環境,透過全方位分析癌細胞,從傳統的放化療,進化至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與個人化細胞治療。最新研究顯示,經由免疫治療康復的癌友,有較高的存活期。

司徒惠康提到,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996年開始投入癌症研究,於2005年建立台灣地區肝細胞癌研究網,蒐集肝臟腫瘤檢體及相關資料,並於2014年正式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人體生物資料庫;2024年與藥廠及17家醫院合作,建立本土癌症基因庫,為精準醫療奠定基礎。

考量生理環境 精準化治療

司徒惠康指出,這10年間,癌症研究擴展至腫瘤的微環境到大環境。腫瘤微環境不僅能幫助癌細胞躲避免疫攻擊,還會促使癌細胞對治療產生抗藥性,也就是癌細胞受到微環境影響,如免疫細胞、血管,甚至還涉及全身性因素,都會影響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未來治療除了針對腫瘤,還須考量整體生理環境,全方位分析癌細胞如何突破血管屏障、轉移至特定器官,進一步發展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策略。

在免疫治療領域,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取得多項突破,特別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CAR-T細胞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這項技術透過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使其能夠精準攻擊癌細胞,在血液腫瘤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上,展現極高療效。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記者林澔一/攝影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記者林澔一/攝影

AI找癌症標的 提高準確率

隨著AI與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國衛院導入AI輔助診斷與治療決策,透過AI技術分析大規模基因數據與臨床數據,研究人員能夠更快速地找出癌症標的,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率。此外,AI影像分析技術也應用於病理切片與放射影像診斷,提升醫師對癌症組織變化的判讀能力。

司徒惠康表示,未來癌症治療的方向,將針對形成癌症的危險因子進行干預,從源頭阻斷癌症,並加強發展「癌症疫苗」,期盼未來能透過疫苗技術誘導免疫系統精準攻擊癌細胞。

導入創新科技 整合性照護

明年國衛院即將迎來成立30周年,隨著癌症研究的進展,癌症不再僅是「延長生命」,而是可以被有效管理的慢性病。透過跨領域合作與創新科技的導入,使得癌症治療從傳統的放化療進化至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與個人化細胞治療,並逐步邁向全身性、整合性的癌症照護新時代。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將於4月12日、13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行,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將發表「國衛院如何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 「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

論壇時間:

●4月12日(六)9時至16時(8時30分開放入場)

●4月13日(日)9時至12時(8時30分開放入場)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2樓)

免費報名

工作坊時間:

●4月13日(日)14時至16時(兩場擇一參加,13時30分開放入場)

1.【癌友吃出好營養】政大公企中心 A939會議教室

2.【癌後運動處方 有動「5」保庇】政大公企中心 A937會議教室

每場報名費100元

報名:02-8692-5588轉5616、2622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