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日、韓,或歐美高所得國家,難道我們的人命比較不值錢?生命價值比較低?」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舉辦的「2023青年健康論壇-病得起的未來」活動中,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行政副院長周穎政發出上述沉痛質疑。
周穎政以日、韓、新加玻與歐美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高所得國家為例,他說,一個國家的醫療支出成長,反映的是這國家對「生命價值」的重視,像歐美等高所得國家把較高比重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用在國民醫療保健支出,成長幅度也比較大,雖然醫療費用較昂貴、支出經費也較多,卻創造出合理價值,他們國家經濟也沒有因此垮掉。
反觀我國的國民醫療保健支出,除了在人均GDP的比重偏低,僅佔3.9%,相較日本9.2%、南韓5.0%來得低,醫療費用也非常低廉,這種作法不僅沒創造合理價值,也代表國家對生命價值的輕忽與不重視。
延長國民平均餘命 醫療支出、醫療照護是關鍵
「先不要說歐美OECD先進國家,我們連日、韓等亞洲競爭國家,在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的成長、所佔人均GDP比重上,都比不上人家,我們的平均餘命,一樣也是輸人家…」周穎政解釋,平均餘命是常見健康指標,像新生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也都是一種健康指標,曾有OECD跨國研究報告指出,一個國家透過醫療支出,可改善國民平均餘命,以改善國民平均餘命的貢獻度來說,醫療支出、醫療照護的貢獻度最大。
在新冠疫情之後,歐美OECD國家對於醫療照護價值開始進行反思,許多學者認為,若要建構具韌性的醫療體系,與2019年的醫療支出相比,各國應增加1.4%GDP於醫療投資,其中一大半需用於醫療人力。
周穎政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要提升健康指標,政府勢必要投入資源,強化對健康的投資,並推動醫療支出的合理成長,才能真正延長民眾平均餘命,對民眾的醫療、健康照護,才能真正產生益處。
各方攜手努力 期待健保永續運作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認為,要把健保總額資源做最大的運用,具有很大的挑戰,現在每個新藥都很貴,在總額預算的狀況下,餅就那麼大,期待未來可以在健保資源外成立過渡型機制,像成立癌症藥品基金等,讓病患可以縮短等待藥時間,提前用藥,及早獲得治療。
事實上,對於提升青壯癌友用藥、治療權益,以及增加新藥、新科技可近性方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近年來做了許多努力。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在健保藥品政策改革上,未來會朝「藥價調整檢討」、「指示用藥給付政策優化」、「加速收載健保新藥」與「鼓勵學名藥發展與生物相似性藥使用」等四大方向努力。
以「加速收載健保新藥」為例,目前主要目標在爭取增加新藥/暫時性健保支付預算、核價流程的管控與加速、推動暫時性健保支付、善用多元風險分攤模式與優化HTR(醫療科技再評估)制度。
推動暫時性許可 病患更有機會及時用藥
蔡淑鈴解釋,以推動暫時性健保支付許可來說,未來將針對有臨床迫切需求,但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尚有不確定性的新藥,將與藥商協議進行多元風險分攤,暫時支付兩年,期間蒐集臨床使用經驗,兩年後再以真實世界資料決定是否繼續給付新藥。
蔡淑鈴也期待健保制度朝全人照護、科學實證給付、數位健康服務、健保法規完備等目標前進。希望未來健保可以永續經營,藥價可以更合理,且有實證證據佐證,病患的也可以獲得更有療效的治療選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