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慢病防治

骨鬆防治/李昭瑢:避免骨鬆篩檢後斷鏈,嘉義縣首創全國「智慧聯合照護」

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表示,為了避免篩檢後斷鏈,首創「骨鬆肌少智慧聯合照護」,並與南華大學合作開設「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記者蘇健忠/攝影
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表示,為了避免篩檢後斷鏈,首創「骨鬆肌少智慧聯合照護」,並與南華大學合作開設「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記者蘇健忠/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嘉義縣是全國第二老的縣市,65歲以上長者已達23.7%,約7萬9千人同時面臨骨質疏鬆與肌少症的雙重風險。由於全縣18鄉鎮中竟有197個村落沒有醫師,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表示,為了避免篩檢後斷鏈,啟動全國首創「骨鬆肌少智慧聯合照護」,與南華大學合作首創全國開設「高風險運動營養班」,串連醫療、社區與營養資源,形成「篩檢、診斷、介入」的一條龍照護模式

偏鄉限制下的「行動醫療3.0」

「我們希望把醫療檢測帶進社區,讓偏鄉長輩不用舟車勞頓,也能享有完整的預防醫學服務。」李昭瑢指出,為了突破困境,縣府自2003年推動行動醫療服務,2022年更升級至「行動醫療3.0」,啟用全國首創的綠能智慧醫療專車,結合AI與多功能檢查系統,把高階檢測帶進村里。

綠能智慧醫療專車設備涵蓋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查、骨鬆AI影像判讀、雙能量X光骨密檢查、智慧眼底鏡與心房顫動篩檢儀器,並配有無障礙升降系統,讓偏鄉居民不需舟車勞頓,也能享有完整健康檢測。

智慧化篩檢與AI判讀

嘉義縣的骨鬆篩檢流程不僅依年齡,而是先透過問卷評估,再進行胸部X光、Q check檢測,並結合骨鬆AI判讀。若骨質密度T值≤-2.5等骨鬆及肌少症高風險者,才進一步安排 DXA檢查。2023年導入髖部X光骨密AI判讀、2025年升級為 胸部X光AI骨密判讀 ,提升準確度、減少輻射劑量、加快篩檢效率。

截至目前,嘉義縣已完成 33,835人篩檢,發現 13,894名高風險者,其中 535人進一步轉介醫院治療,另有逾1.3萬人由衛生所持續追蹤與運動營養輔導。

全國首創「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

為避免篩檢後「斷鏈」,嘉義縣更在2023年啟動「全國首創骨鬆肌少智慧聯合照護」,與南華大學合作開設「高風險運動營養班」從日間班開到夜間班,串連醫療、社區與營養資源,形成「篩檢、診斷、介入」的一條龍照護模式。

113人開辦成果,共招募336名學員,平均年齡68.2歲經12週運動營養課程,294名參與前後測:平均體重下降0.4公斤、體脂下降0.39公斤、肌肉量增加0.22公斤提升心肺耐力與柔軟度,體能與活動力皆全面提升。成員滿意度高達96%。

參與這套照護模式的全縣18鄉鎮市衛生所,皆獲世界基金會認證,從篩檢到診斷是採取最準確的精準防治,把錢花在刀口,並將數據導入聯合照護平台,利於後續分級管理與追蹤。

李昭瑢表示,嘉義的經驗證明,即便在資源有限的偏鄉,也能透過跨域整合與智慧醫療翻轉高齡健康,「希望這套模式能推廣到更多縣市,讓長者不因居住地不同而失去健康照護的機會。」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前排左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前理事長蔡景州、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後排左起)、臺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共同出席「2025健康台灣超高齡-骨鬆精準防治策略」專家會議,並分享專業觀點、建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前排左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前理事長蔡景州、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後排左起)、臺大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嘉義縣衛生局技正李昭瑢共同出席「2025健康台灣超高齡-骨鬆精準防治策略」專家會議,並分享專業觀點、建議。記者蘇健忠/攝影

篩檢 照護模式 骨鬆 營養 風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