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肝病清除

2025消除C肝/盧勝男:肝癌年龄「越来越老」,「這族群」風險最高

⾼雄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出席C肝專家會議表示,C肝防治重點在跨部門合作,期待全民動員,一起朝攜手前行。記者林澔一/攝影
⾼雄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盧勝男出席C肝專家會議表示,C肝防治重點在跨部門合作,期待全民動員,一起朝攜手前行。記者林澔一/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宣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我國先以消除C肝為目標,同年底成立消除C肝辦公室積極防治,2023年WHO明確訂出B、C肝相關癌症,死亡率每十萬人小於六人目標,因全面接種B肝疫苗之前出生的世代,B肝帶原比率仍偏高,專家認為達標難度高,高雄長庚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盧勝男表示,從全國死亡及癌症登記資料串接估算,截至二〇三〇年,我國因B、C肝引發肝癌死亡率,仍高達每十萬人十四點九人,無法符合標準。

WHO分別訂出超過九成慢性C肝病人被診斷、超過八成被診斷為C肝病人接受治療等「計畫性目標」,與一般族群C肝感染率每十萬人小於五人,注射藥癮者罹C肝比率低於百分之二,及B、C肝導致肝癌及肝硬化死亡率每十萬人低於六人「影響性目標」。盧勝男說,我國因C肝防治政策推行,要達到計畫性目標並無疑慮,但目前推估,要達到影響性目標有困難,目前只能拿到象徵未達標者中成果最佳的「金牌獎」。

盧勝男分析國內肝炎流行病學現況,台灣肝病病因存在男女差別,男性以B肝為主,女性則與C肝相關,且國內肝病發病年齡「愈來愈老」,B型肝炎發病年齡,二〇一九年與二千年之前相比,男性增加八點五歲,女性增加十一點四歲。C型肝炎同年度區間,男性增加二點六歲,女性增加六點四歲。另,C肝引起的肝癌比率呈先增後減,而非肝炎病毒引起肝炎比率逐漸增加,近年增加較快,目前約占百分之廿五。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前左起)、疾病管制署長莊⼈祥、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中央研究院院⼠陳培哲、陳建仁、廖運範、B、C 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簡榮南、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後左起)、國家衛⽣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輔仁⼤學數據科學中⼼執⾏長蒲若芳、⾼雄長庚紀念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盧勝男、⾼雄醫學⼤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等人,共同參與2025年C肝專家會議,進行相關議題討論。記者林澔一/攝影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前左起)、疾病管制署長莊⼈祥、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中央研究院院⼠陳培哲、陳建仁、廖運範、B、C 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簡榮南、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後左起)、國家衛⽣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輔仁⼤學數據科學中⼼執⾏長蒲若芳、⾼雄長庚紀念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盧勝男、⾼雄醫學⼤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等人,共同參與2025年C肝專家會議,進行相關議題討論。記者林澔一/攝影

盧勝男以國內癌症登記數據分析推估,C肝引發肝癌粗發生率,二〇二五年為每十萬人五點九七人,至二〇三〇年為每十萬人二點六七人;B肝引發肝癌發生率,二〇二五年為每十萬人十四點二二人,二〇三〇年為每十萬人十三點五一人。因B、C肝積極防治,非病毒性病因,如代謝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將逐漸成為肝癌的主因。

盧勝男表示,我國已達成二〇二五年消除C肝計畫性目標,但要達成二〇三〇年影響性目標,慢性B、C型肝炎後遺症仍是最艱難任務。若僅考慮B、C肝的盛行率趨勢;在肝癌好發年齡,C肝盛行率因為不高,肝癌發生率當然會下降;但B肝帶率仍高,所以肝癌仍會發生。目前C肝盛行率隨出生世代降低,加上高比率的診斷率與治療率,2030年應能達到後遺症減少的影響性目標,但仍有部分未接種B肝疫苗的世代,逐漸進入肝癌高發年齡,防治上仍需有效作為。

肝癌 C型肝炎 酒精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癌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