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中風分四等級 醫:膝蓋以下沒感覺是警訊
●腳中風會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症狀
●適度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可避免腳中風上身
台灣多數腎友常合併有糖尿病,這類患者最怕洗腎洗到截肢、失明。導致截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俗稱「腳中風」。根據統計,每4位腎友就有1人有腳中風症狀,三總洗腎室護理長徐碧秀表示,其實腳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平時做好腳部保暖的保養,隨時注意腳的知覺變化,及早呼救,就能避免腳中風發生,甚至演變成需要截肢的情形。
泡溫泉 腳感覺不到熱
罹患糖尿病長達30年,且已洗腎近一年半的陳又菱說,她的腳就像廣告描述「阿嬤你的腳怎麼沒感覺?」的狀況,發現腳失去知覺是某次在海邊踏浪時,腳跨在石頭上日光浴,一小時回家後,整隻腳起水泡,破了好大一個洞,醫師說,「妳的腳嚴重燒燙傷」,她才驚覺腳的神經末梢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此之前,她的腳早已有些異狀,像泡溫泉時,腳不太感覺到熱,得用手測水溫,原以為是洗腎或糖尿病正常的反應,卻不曉得這完全是腳中風的症狀。
腳中風警訊 分四等級
徐碧秀說,腳中風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好或洗腎洗太久所致,而是台灣的腎友幾乎都有合併慢性病,最常見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彈性變差,血管被堵住,血液就無法流到末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麻痛感,長期照顧不好就可能導致截肢。
腳中風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等症狀,徐碧秀說,這些症狀都是腳中風的警訊。腳中風分四個等級,從輕到重,最輕微僅是偶爾會有腳麻、腳痛症狀,再來就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走路會麻痛,不過休息後症狀會消失,後續是有麻痛感即使休息也不會恢復,最嚴重是不小心弄出傷口,傷口難以恢復,慢慢發黑也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會截肢,有些患者則是長期血液無法進到末梢,腳指頭出現潰爛,這也是重大警訊。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女子健身後肌肉痠痛噁心嘔吐 竟是橫紋肌溶解症找上身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憋尿喝水少 易導致泌尿道發炎
部分用藥抑制排汗 增中暑風險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排不乾淨又滴到鞋!男性頻繁排尿 當心攝護腺作怪
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服用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可能會提升3種眼疾風險
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
有「泡泡尿」就是腎臟出問題嗎?醫:這5情境也會讓尿液產生泡沫!
避免群聚染疫 在家洗腎增加
建築工罹腹股溝疝氣 醫提醒風險:肥胖、久站、突提重物
每天兩杯半糖紅茶 45歲男健檢檢出糖尿病前期
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
高齡社會居家透析 生活品質不NG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婦人腰痛就醫發現8公分脂肪瘤 微創手術避開洗腎風險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影/法籍男老師疝氣手術多年復發 微創手術解決困擾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3年罹2癌導致不舉 大齡男治療後重拾「樂趣」
20分鐘內測出腎臟病 中山大學與高雄長庚研發快篩
台南龍崎下午高溫36.7度 連日高溫醫籲小心熱衰竭中暑
發燒畏寒還腰痛 25歲女上班喝水少又憋尿引發腎臟炎
勃起功能障礙影響房事,傳宗接代拉警報!中醫:陽痿早洩調理分5大類型,多吃這些食物助改善
比酒精、可樂傷身!每天1杯這種飲料,腎結石增33%!哈佛揭5招防結石
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站2分鐘尿不出 男子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靠這招一勞永逸
全台每8人就1人慢性腎臟病! 逾半數無感,5點自測你的腎好嗎?
低能量體外震波 改善慢性攝護腺炎
猜你喜歡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為何男性坐著尿可能比站著尿好?泌尿科醫這麼說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冰箱內的陳年藥材能吃嗎?中醫師教你辨別中藥是否變質,出現「3狀況」不可再食用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排第二 北榮最新研究曝預防關鍵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