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27年前,前副總統連戰與公衛前輩們規畫單一保險人與總額預算的全民健保制度,台灣人民不分貧富均能得到妥善健康照護。健保總額分為西醫醫院、西醫基層診所、中醫及牙醫四個區塊,醫院有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三個層級。不同經營背景下,有不同利害利益考量,如何取得共識追求國家進步,是我作為政務官的必要修行。
健保署須考量最佳利益平衡
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期待急、重、難、罕病人能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就醫,一般醫療則在地區醫院、診所看病。健保署的管理必須站在醫院、醫師、病人的最佳利益平衡點做考量。
在現實生活中,商業模式的醫療生態,已改變傳統視病如親的醫病互動,自費給付醫療項目卻是無聲無息的充斥在各醫療行為,醫學倫理為本的臨床決策思維只能仰賴良心考量。
小時候,媽媽半夜帶我去「李內科」看發高燒;幫媽媽洗碗,手腕割傷送「楊外科」,當年那種「小鎮醫生」的溫馨情感,始終難忘。
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的人力、專科能力一定大為不同,各自要發揮他們的角色。
最近,總統指示基層診所全力協助設置輕症/無症狀PCR篩檢站,減少醫學中心的醫療負擔,期待量能提供給重症確診病患醫療用,這也是我們落實分級醫療,扭轉台灣醫療生態的關鍵時刻。
健保改革,一直是我心所繫。一路走來,或有挑戰,我也需勇敢面對批評。之前,回應媒體報導,「乾女兒」一說,子虛烏有。對方是令人尊敬的晚輩,因我的失言帶來無謂的困擾和傷害,我一直深感抱歉。也感恩部長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在改革路上續行,做好這職務的修行功課。
使用者付費可優化就醫行為
50歲那年,花了3年半修畢84個學分,完成成大科法所學業,此次健保資料二次利用的憲法訴訟,我被安排以健保署機關代表做結辯,懇請大法官注意健保資料庫的公益面向,給予健保資料二次利用的改善空間。何其幸運,能有機會在15位大法官面前,論述身為健保署長面對健保資料庫議題的看法,也是生命的美麗插曲。
由臨床外科醫師轉入健保署行政職務即將滿6年,追求給予台灣人民最優質健康照護,讓台灣醫療人員有快樂工作環境一直是我的工作信念。務實健保改革,唯有落實分級醫療,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是重要環節。當民眾有費用意識,也更能優化醫療決策共享的就醫行為,醫病關係醫療品質進步可期。
回想當年,在成功大學提前退休來健保署工作的決心,雖然分級醫療理念落實因疫情暫緩部分負擔實施,好事多磨,然而,不忘初心,一往無前,依然是我生命的動力。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李伯璋/救健保 民眾也要節制就醫次數
李伯璋/偏鄉居家醫療 應導入合理健保給付
李伯璋/善用雲端資訊、健康存摺 守護健保
李伯璋/健康存摺將增民眾表達意願同意書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李伯璋/術前先上比價網查詢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李伯璋/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
李伯璋/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伯璋/醫者熱血仁心 AI取代不了
李伯璋/我的小鎮醫療情緣
李伯璋/健保費用精準審查 揪出不必要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資訊上雲端 分級醫療跨大步
李伯璋/避免重複檢查 醫病都應盡己力
李伯璋/健保不是吃到飽 節流才能凍漲
李伯璋/醫療分級&雙向轉診 醫改成功關鍵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