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醫者熱血仁心 AI取代不了
大學入學考試放榜之際,電機、資工、財金、法律等科系錄取分數持續攀升,顯示許多學子選科系多半朝「就業取向」;在此同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快速發展,「孩子現在就讀的領域,未來出社會後是否被AI取代?」甚至有人質疑:「未來醫師還是個好行業嗎?」現實醫療生態中,血汗醫療工作與醫療糾紛依然是醫者之痛。
對於這些疑問,我沒有確切的答案。不過,適巧兒子最近傳給我一篇《財訊》的文章,一位手搖飲連鎖店老闆訪談中提及「父親被一條發情的公牛撞傷,傷勢極為嚴重,由當時行醫的現任健保署長李伯璋急救,才撿回一命」,讓我回憶起近30年前。
路過急診室 上演即刻救援
民國79年前後,我在成大醫院擔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某日經過急診室,瞄到一位中年男子臉色蒼白呈半休克狀態,因此趨前關心。護理人員說,病人主訴被牧場的一隻鋸角的公牛撞到腹部,無明顯外傷,但病人血壓一直掉。我想,血壓一直往下掉,一定有內出血,不能被動等血壓穩定,需積極處理,於是緊急聯絡為病人手術。
手術刀畫開患者肚皮,不出所料,病人鮮血像泉水般湧出,原來是肝臟左葉及脾臟破裂,肝靜脈與下腔靜脈血管破洞,大量血液溢流腹腔,我一邊為其切除左肝及脾臟,卻一直無法止血,於是以大量紗布塞在腹腔,將肚皮外縫合,進行體外壓迫止血。
由於病人體內留有紗布,恐引發感染,必須取出。3天後,病人又被推進開刀房。為避免繼續大出血,外科主任及一般外科主任等,準備隨時上場救援。所幸,當我打開病人肚子,原本內出血狀況已解除,大家也鬆了一口氣。
當時,病人輸血高達3萬8千西西,幾乎全身血液在短時間歷經7至8次「大換血」,也創下成大醫院歷來單一病患輸血量最高紀錄。只不過,患者當時雖撿回一命,卻也因輸血染上C型肝炎,20多年後因肝硬化病逝。
「先生緣,病人福」 家屬感念30年
如今,回顧當年搶救這位病人,彷彿就在眼前,心中仍激盪不已。其實,那天我並非值班醫師,只因恰巧經過急診室,又出於關心病人及臨床判斷,義無反顧接手治療。
所幸,患者及時開刀而獲救,似乎印證了「先生緣,病人福」這句俚語。時隔近30年,患者家屬依然記得執刀醫師名字,我相信這是所有醫者最欣慰的一件事。
隨著AI成為時代顯學,個人認為,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絕大多數重複性的工作可能都會消失,身為醫者要懂得大數據分析及掌握AI優勢,強化專業技能。就像健保署積極推動雲端醫療資訊系統,就是協助醫師透過資訊科技,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瞭解病人的用藥紀錄及檢驗檢查結果。
科技只是輔助 醫療有愛、有溫度
人工智慧畢竟是冷冰冰的,它沒有愛,沒有關懷;相反的,醫療始終來自於人性關懷,它是有愛、有溫度的,這是個人行醫38年以來的初衷,野人獻曝,也供今年考進醫學系的學子參考。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李伯璋/救健保 民眾也要節制就醫次數
李伯璋/偏鄉居家醫療 應導入合理健保給付
李伯璋/善用雲端資訊、健康存摺 守護健保
李伯璋/健康存摺將增民眾表達意願同意書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李伯璋/術前先上比價網查詢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李伯璋/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
李伯璋/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伯璋/我的小鎮醫療情緣
李伯璋/健保費用精準審查 揪出不必要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資訊上雲端 分級醫療跨大步
李伯璋/避免重複檢查 醫病都應盡己力
李伯璋/健保不是吃到飽 節流才能凍漲
李伯璋/醫療分級&雙向轉診 醫改成功關鍵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