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本現在有麻疹疫情嗎?預防麻疹要打什麼疫苗,我該補打嗎?關鍵QA了解麻疹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巴金森病

警訊自我檢測/觀察十大警訊 巴金森病能控制

肢體顫抖、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面具臉等是巴金森病徵兆。
肢體顫抖、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面具臉等是巴金森病徵兆。

聽健康

00:00/00:00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吳逸如(左起)、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陸清松、病友曾國修、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呼籲民眾注意巴金森病。<br />圖/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吳逸如(左起)、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陸清松、病友曾國修、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呼籲民眾注意巴金森病。
圖/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供
曾國修28歲時年輕力壯、工作正起步,但右手臂經常痠痛、僵硬,他以為是工作疲勞,輾轉就醫後才知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巴金森病。自此未婚妻離他而去,父母以疾病無法痊癒、走路怪異的他為恥,他幾次萌生死意,好在工作夥伴支持,他努力工作,25年後,52歲的他結婚生子,疾病穩定控制。

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吳瑞美指出,巴金森病是進行性動作障礙疾病,因大腦缺乏可調節動作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好發50至60歲以上中老年人,病程約15至25年,許多人以為得病最終會臥床、不能走路,但及早控制可延緩惡化。

曾國修說,走過人生低潮,結婚生子、兩度接受外科治療,規律服藥、復健疾病可控制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 其實許多巴金森病患者跟一般人沒兩樣。

但巴金森病潛伏期有10年之久,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陸清松說,肢體顫抖、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面具臉等是疾病徵兆,長期沒理由的便秘、半夜作惡夢拳打腳踢、嗅覺不靈敏、成年憂鬱等,也恐是疾病前兆,一旦同時存在,罹病風險高達6成,建議可做多巴胺分子影像檢查評估。

吳瑞美說,台灣巴金森病人約4至5萬名,40到50歲前發病占10%,多與基因變異遺傳有關,且家族中二等親往往有2人以上罹病。如同年輕時就罹病的曾國修,工作能力愈顯退化,字越寫越小、繪製工程圖逐漸吃力,他決心辭去工作返家創業,才發現母親也因患有巴金森病足不出戶,日後兩人一起加入病友協會抗病。

根據統計,65歲平均每100人就有一人罹患巴金森病,僅次於失智症。吳瑞美解釋,老化是因素之一,但巴金森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病人徘徊在骨科、復健科、家醫科甚至中醫、坊間民俗推拿療法,從察覺至確診平均花2年,治療包括藥物、外科手術、語言治療、物理治療等,今年也核准小腸灌流治療。

吳瑞美說,要延緩巴金森病上身,平日可多運動刺激多巴胺分泌,飲食模式以地中海型式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紅肉以魚、海鮮為主、全穀物和奶製品、橄欖油等。

【加入Facebook社團】

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多巴胺 巴金森氏症 失智症 地中海飲食 顫抖 神經傳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