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偕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林思偕
聽健康
昨天的門診,一個幼稚園中班的孩子看完診後,害羞地躲到媽媽身後。
媽媽小聲提醒:「你不是有話要跟醫師說嗎?」
他猶豫了一下,終於鼓起勇氣,挺起胸膛大聲朗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診間裡的空氣忽然變得柔和。那一刻,他不是病人,而是一個小詩人。背完詩後,他臉紅紅地抿嘴笑著,像在等我的掌聲。
這樣的場景,在兒科診間屢見不鮮。有個棒球隊的孩子告訴我,他打出生平第一支安打;有個女孩想表演剛學會的魔術,結果失敗了,卻比成功更可愛;還有個男孩拿著圍棋獎狀,小心翼翼地展示,生怕我沒看清他的名次。
孩子的世界如繁花,又如迷霧,處處引人入勝。而那些生活不易卻仍全心付出的父母,他們的愛不張揚,卻堅定得像地基。
我常想:人生有太多值得珍視的東西,只是我們太容易被功名、焦慮與競爭的灰塵蒙蔽了雙眼。
那偶爾會熱騰騰、像慶典般的兒科診間,反而成了一帖解藥。孩子與父母的眼神閃爍著晶瑩微光,某句對話、某次凝視,都能讓我心頭一熱,眼睛一亮。
孩子的笑聲帶給我元氣;家長那份真誠的信任與感激,像一道溫流,輕輕洗去世間的惡意。
我對他們拋出更多提問:「你最近在學什麼?」「比賽緊張嗎?」因為好奇,其實就是關懷。善意輻射出去,有時會反彈回來,我反而成了受惠的一方。這,就是行醫的美妙國度。
當孩子在診間裡微笑、背詩、揮舞小獎盃時,我感到一種動力,孩子值得被溫柔看護以待其成。這,是我繼續留在兒科的理由。
我知道,不是每個醫師都會選擇兒科。每一個專科,都有它獨特的使命與美麗的風景。有人在急診直面生死,有人在內外科與病魔對峙,也有人在精神科守護靈魂。
而我的舞台,恰好是那些還在學著長大的小生命。
在這裡,你會見證生命最純粹的模樣:他們哭得真切,笑得燦爛,每一次復原都像小小的奇蹟。你將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守門人。
你會遇見最真誠的感激:當父母緊握你的手,眼眶泛紅地說:「謝謝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份重量,勝過世上任何獎盃。
你會建立最長久的關係:從新生兒到青春期,你陪伴一個生命從呱呱墜地到展翅飛翔。十幾年後,當那個曾經發燒哭鬧的嬰兒考上大學特地回來道謝,那是什麼都換不來的成就感。
是的,兒科不是最輕鬆或最賺錢的科別。這個時代人人追求CP值,兒科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但對我而言,選擇兒科,不是犧牲,而是一種回歸——回到醫師這個職業最初的承諾:守護生命,從最脆弱的那一刻開始。
只要還有孩子的笑聲,這世界就還有希望。而我很榮幸,可以成為守護那份希望的人。
少子化不是兒科的終結,而是兒科醫師更被需要的證明。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更加珍貴,每一次守護都更顯重要。
在這個時代當兒科醫師,你不是在選擇夕陽產業,你是在成為黎明前的那道光。
你的光照亮孩子,孩子的光會回過頭來照亮你,帶給你驚喜和滿足。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