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林思偕

「要怎樣和我的孩子們說再見?」癌症病人的提問讓醫師沉默了

林思偕

有時候,我們和病人的距離,只差一雙眼睛, 只差一點同理。了解病人多一點,醫療方面 就可以少做一點。
有時候,我們和病人的距離,只差一雙眼睛, 只差一點同理。了解病人多一點,醫療方面 就可以少做一點。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很多年以前,我曾經走進一個我從未見過的病人房間,告訴他,他的腫瘤已經轉移。他正值壯年,孩子上大學。做過幾次放療和化療,因劇烈腹痛被收住院。

其實他看起來還不錯,除了腹脹,我進去的時候他還笑瞇瞇的。我問了一些例行的問題後,聊了一會兒,我問他的家人今天是否會來。

我們一起討論如何控制他的疼痛。他轉過頭問我:「我要怎樣和我的孩子們說再見?」聲音裡有一種痛,發自內心深處,有一種冷,凍到骨髓裡。我突然喪失說話的能力。

死亡點滴滲進他的血管。我感覺自己的細胞也在裂解凋零。要說什麼才能稍稍化解他的哀愁,我找不到答案,陷入沉默。

大衞吉摩爾(David Gilmour)是Pink FIoyd的吉他手。他有一個很獨特的風格。就是在曲調之間意外的休止,刻意的沉默。正是這些「沉默」,而非音符, 造就了他的音樂之美。換言之,他懂得什麼時候不要演奏。那些微妙的留白,使他的樂曲更動人。

醫院充滿聲響,空氣中瀰漫著急迫感。查房時大隊人馬,七嘴八舌討論病情。我的神經系統習於喧鬧亢奮,常常對沉默感到不安,急於用話語填補空白。

漸漸地,我了解到沉默的必要。當病人說出我不知道如何回應的話時,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安靜,讓病人繼續說下去。病人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喋喋不休,如說明書似的冗長獨白。

其實,無論說什麼,都已無力回天,所以病人也不再聽了。這場戰鬥不值得打,他選擇孤獨的走開,過剩下的生活。

瀕死的人,心像一片廢墟。想要在上面蓋任何的建築,都是不穩固的,終必要坍塌。

當你沒有比沉默更正確的話可以說的時候,就和他一起置身廢墟之中,坐在瓦礫上,注視他的眼睛,全心全意,專注傾聽……或許病人要的是一個靜靜的陪伴,我抬起頭,拉張椅子,坐在他床邊,多坐一會兒。

身體前傾,微微點頭,以專注的目光,聽他說點什麼,看他偶爾流下眼淚……療傷已經開始。那是醫病間極神奇的時刻。

在醫學領域,沉默是連接醫師知識和患者體驗的無形橋梁。它創造了一個神聖空間,讓患者內心的聲音真實浮現。

沉默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停頓,它建立了懸念,使一切都慢下來 ,並打開了發現之門。我聽到身體的低語,疼痛的細微差別,以及患者將說未盡的恐懼。

有時候,最深刻的聯繫不是言語建立,而是通過醫師的溫柔在場,醫師知道沉默的力量,並允許患者用自己的真相來填充它。

在沉默中,醫師可以聽到未說出口的聲音,而患者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被看見。有時候,我們和病人的距離,只差一雙眼睛, 只差一點同理。了解病人多一點,醫療方面 就可以少做一點。

就像音樂感化人心,沉默會抵達語言到不了的地方。即使在兩個遙遠的陌生人之間。沉默使下一個音符找到蓄勢待發的動力。奇蹟在靜謐中展開。

不久,家人都到了。討論後同意先做腹部穿刺,緩解病人疼痛。後續安排腫瘤科門診,考慮進一步化療。家人溫暖而支持。

醫師的善意像地下的一道暗流,默默的使地面上的草更綠一些。寂靜之聲,就是最好的藥。

責任編輯:辜子桓

癌症治療 善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