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遠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傅志遠
「請問婆婆哪裡不舒服嗎?」四、五個中年男女,一起推著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進來急診,陣仗之大令醫護人員不敢馬虎,立即趨前問診。
「上個月我媽媽撞到頭,偶爾會頭暈全身無力,所以我們想來住院做檢查。」病人的兒子提出了一連串要求,包括抽血、住院、影像檢查等等。
第一線看診的住院醫師不知如何應對,轉而向主治醫師求救。
「上個月受傷?為什麼隔了一個月才來掛急診?」主治醫師對於家屬的看診邏輯有些不解。
「我們兄弟姊妹沒跟父母住,這幾天回家才聽外佣說先前有受傷,小診所只開止痛藥和傷口換藥,我們覺得這樣太草率,所以帶老人家來醫院徹底檢查。」
「這些要求恐怕沒辦法配合。受傷已經一個多月,照理說需要立即處理與可能威脅生命的問題已經排除,急診能提供的幫忙有限,更不用說病人目前沒有任何住院需要。如果需要詳細檢查,我們可以幫忙安排門診,或者也可以帶老人家到坊間的健檢中心,有相當多的商品化選擇。」
「你們這是什麼急診?住院不行、檢查不行,什麼都不安排還叫急診?」家屬大聲表達不滿。
「您說的對,急診的資源是留給病情緊急的人使用,目前你們的狀況並不符合緊急狀況。」或許是類似要求處理多了,主治醫師不慍不火地向家屬說明。
「可是明天連假結束,我們又要各自回去,所以才想今天來急診,一次把檢查做完,不然我們心情很著急!」病人另一位女兒口氣較和緩,但要求仍不合理。
「不好意思,您的要求恕難從命。」主治醫師相當堅持,家屬抱怨了一會兒沒得到結果,忿忿不平地帶著老太太離開,臨去前表達將要投訴院方。
無獨有偶,當大夥忙到半夜總算可以喘口氣時,又有一對男女來掛號。「我女朋友上星期來貴院做超音波檢查,可是門診看報告排到兩周後,我們不想等那麼久,所以現在來看報告。」年輕男女和朋友吃完消夜,大半夜睡不著又找不到地方去,一時興起來醫院急診室,因為他們知道這裡隨時有醫師,自然可以滿足其「隨時想看醫師」的要求。
「看報告請回門診,我們不是幫你排檢查與做檢查的醫師,詳細的報告說明與治療計畫,還是得和你原本的醫師討論。」
醫師一句話回絕,請護理人員退掛號,不收費也不提供服務。
「那你呢?你哪裡不舒服?」處理完女病患,接著是男病患。
「我原本是送我女朋友來醫院,但既然來了,就想說最近很容易累,是不是可以幫我抽血做個超音波,檢查一下肝功能。」
兩個病人的要求都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沒什麼好妥協的,直接拒絕就對了。
無論醫院的層級規模如何,急診室的共同特性包括「二十四小時有醫護人員」、「提供快速與即時的處置」,並且「可以較門診或住院病患優先安排檢查與治療」。這些特性,醫療人員知道,病人與家屬也知道。然而就醫的可近性與便利性,往往造就出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醫師看似不近人情地拒絕,其實包涵了許多對專業醫療的堅持。
急診,治療的是病情很急,而不是心情很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