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於2009年啟動年輕型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成立至今超過15年,筆者一直擔任關懷員。單月份會彈性選擇一天,安排踏青、參訪或小旅行,加上聚餐活動。雙月份則是固定在月底的最後一個星期六上午,由醫師和社工帶領的團體討論時光。這兩項措施,兼顧了知能教育、同儕支持,資源分享和休閒舒心等多項功能,大大減少了家屬們長期照顧上的壓力。
2025開年之初,我們一行9人,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美術館安排的下,參觀了以大大小小圓點串聯網絡聞名全球的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特展。並在館方專業人員依據脈絡,以感性和知性的解說下,認識了這位從小就有幻覺和思覺失調的創作者。她如何在現實與疾病中,被排斥、詆毀,卻能夠持續透過對藝術的熱情,而爆發能量和光彩。
至今仍然無償守護家屬支持團體的長庚醫院精神科吳冠毅醫師,在參訪後分享了他的歸納:
1.失智症被發現已經超過百年,而自閉症和思覺失調,可能自古以來就已經存在。由於科學發達,現在才比較能夠確認病癥和問題。從現代精神醫學角度,源自兒童的自閉症、青少年到成人的思覺失調症,以及中老年的失智症,都有一些共通的外顯症狀。很多個案會有強迫、恐慌、妄想和自我封閉的傾向。
2.這些都是大腦的疾病,在人類長遠的演化過程,並沒有從歷史上消失。這可能對人類物種有特殊的意義,但是目前醫學上還無法理解。不過,在明確的生物性基礎上,意味著當某一些神經網路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類似對應的行為表現。
3.心理和社會的影響也十分的重要,關係到疾病是否發生、復發和長期嚴重與否的連帶性。也就是說:來自社會的道德、排擠,家人過度的抑制或期許,反而會形成壓力源,點燃許多負面的情緒或行為、加劇病情或是明顯退縮。
4.只要他們不具有輕生、自殘、暴力或明顯的干擾行為,其實還是有適合他們工作和生存的方式,也有能力可以進行或多或少的自我照顧。盡量讓他們在具有包容性或自然的環境中生長,就可以擁有比較自在的生活。
5.雖然他們因為疾病的關係,比較難以和社會及人群互動。不過很多案例都顯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或生理機制上,很有可能還潛藏著不為人知的能力,等待被發掘或培養。
就如草間彌生,雖然她從小就為精神性疾病所折磨,中年以後也大部分住在精神病院中。由於善加運用現實與幻境的交織,加上不斷地努力、衝撞、反思和創新,至今96歲還沒有停歇,活躍在不平凡的人生中。藝術和靈性是苦痛最高等的昇華,像草間這樣的藝術家展現了這樣的過程。
她在1988年寫的一首詩更是最好的寫照,值得學習。而她的展品和精神,不但鼓舞了失智症的照顧者,同時也撫慰了他們漫長的心路歷程。
藉由圓點的自我消融我的靈魂超越輪迴轉生
無限的圓點
在宇宙中永劫回歸
死是陰而生是陽
陰與陽編織成「無限的網」
這是我創作的主題
雖然正慢慢步向生而為人的生命終點但仍每日懷抱著熱切的盼望
藉由藝術一步一步接近
燃燒靈魂的熊熊火光
〈超越「執念」!:打開一扇通往二十一世紀光輝大門的我〉,1988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