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陪伴安寧病房無數病患!北榮「Oba」榮退,陳威明不捨:讓牠繼續過牠的生活!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失智/ 失智專題

相對論/靠著幸福微光支撐 陳崇峻:日記變媒介 與老父對話

照顧失智雙親 陳崇峻(右)申請一周六天居服員相助,才得以妥善照料分別為中度與重度的雙親。圖/陳崇峻提供
照顧失智雙親 陳崇峻(右)申請一周六天居服員相助,才得以妥善照料分別為中度與重度的雙親。圖/陳崇峻提供
黃瑜萱

聽健康

00:00/00:00

照顧失智長者歷程艱辛,病情變化難以預測,明明意識清晰之際,會安慰「你辛苦了」,沒多久又問「你是誰?」照顧者如何從細微之處,尋著幸福蹤跡,支撐自己繼續往前走?

陳崇峻:父親勤於書寫日記,且如同金塊一樣珍惜著。他失智後,我想如果再不看,可能再也沒有機會。

照顧失智者,很多時候處於消極狀態,然而閱讀父親一本本日記,翻閱幾十年前的文字紀錄,透過想像,能與年輕時、中年時的父親對話,甚至也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對我來說是幸福感,透過文字想像,我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比現在的真實更真實。

媽媽還記得我 陳明德(左)的失智母親九十六歲離世,直到最後半年才不認得兒子。圖/陳明德提供<br />黃瑜萱
媽媽還記得我 陳明德(左)的失智母親九十六歲離世,直到最後半年才不認得兒子。圖/陳明德提供
黃瑜萱

陳明德:我從小多病,媽媽無微不至照顧我,我做的不及媽媽為我做的萬分之一。照顧媽媽期間,媽媽幾乎沒有感冒,沒有跌倒,只有最後兩個半月住院,媽媽到九十六歲,只有最後半年不認識我,這讓我無比感恩。

換我照顧媽媽 劉芸妡(左)由媽媽單親撫養長大,現在換她照顧罹患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母親。圖/劉芸妡提供<br />黃瑜萱
換我照顧媽媽 劉芸妡(左)由媽媽單親撫養長大,現在換她照顧罹患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母親。圖/劉芸妡提供
黃瑜萱

看媽媽進步好感動

劉芸妡:離開醫院職場後,我轉至失智症日照中心工作,就是母親常去的日照中心。同事告訴我,母親常說,「身上衣服是女兒買的」、「女兒很孝順,到哪兒都會帶著我」,我們很少在日常說「愛」,沒想到居然是透過同事口中知道。

去年幫媽媽報名一對一運動,最近教練發現媽媽竟能記住「蹲」這個動作,發現他們會進步,讓人感動。

學著當個樂觀天兵

林靜芸:先生的狀況好不好,常牽動著我的情緒,後來我跟自己說好好上班,心裡有著期望,說不定狀況就改善。果然我回來問他們今天走得好不好,就變好了,與其上班時一直掛心,做個快樂的自己,反而更好。

情緒是傳染、相互影響,照顧者如果學著放輕鬆,讓自己成為樂觀的天兵,相信就可感受到幸福。

周春玉:照顧者的磁場左右著失智者,以正向歡樂的心情互動,情況就會好轉。幸福感就是能依然陪伴在媽媽身邊,跟媽媽拌嘴,或煮一餐飯給媽媽吃,看著她開心地一口口吃下,就是簡單的幸福。

張文玲:失智症患者既然離開這個真實世界,我們就讓她活在最純真美好的年代,快樂做自己。照顧媽媽這些年,牽她的手,擁抱她,母女關係更密切。記得第一次幫她洗澡,萬分緊張,也學會如何發揮「擁抱的力量」,經常抱著媽媽,讓她安心,媽媽最近主動親了我臉龐,這就是幸福。

與照顧者對談 來新書分享會

林靜芸醫師將於九月十九日舉行「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新書分享會,與年輕型失智症照顧者劉芸妡對談,報名時間與地點請點擊連結了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udn x WaCare 獨家線上課程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