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科技/糖尿病不是糖尿病?陳亮恭從科學角度講故事給你聽
糖尿病,可能不是你想的糖尿病?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在「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上,從3500年前的歷史故事談人類花了好幾千年才透過生物指標定義與分類糖尿病,成為醫師能懂的「語言」,但科學時代來臨,穿戴裝置可透過光學或汗水分泌做無創的血糖偵測,準確率雖不夠好,但未來糖尿病的定義與分類可能因科學被翻轉,讓你所知的糖尿病,不是你想的糖尿病。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共同舉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的「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邀請11名專家扮演科學「柯南」,為民眾尋找新可能的真相。
主講者之一的陳亮恭以「尋求真相的科學研究道路」為題,先為民眾講故事。他說,中國隋煬帝罹患「消渴症」,尿多、喝多、吃多、但變消瘦,也就是現代人最熟知的糖尿病。除了隋煬帝,3500年前的埃及法老王也受糖尿病困擾。
雖然人類很早就發現了糖尿病症狀,但對疾病完全不認識。直到有人發覺患者的尿液顏色不一樣、味道甜甜的,才逐漸從「嚐尿(water taste)」工作中找到生物指標,讓19世紀之後出現尿液篩檢和血糖檢測,定義出何謂「糖尿病」。
陳亮恭說,醫師想要治療糖尿病,就是依著過去生醫研究發現逼近結果的平均值數字來進行診斷和治療,「但假如糖尿病的定義或分類都沒有被標準化,醫師是很難診治的。」
陳亮恭強調,單一生物指標都已經這麼複雜了,當人工智慧(AI)出現後,運用大量資料進行糖尿病預測,從患者的血糖值發現變異度高、併發症也會高。但過去醫師所學的多是平均值的結果,而非變異度。
另,穿戴裝置也開始提供無創的血糖偵測,其利用光學和汗水分泌進行偵測,所以呈現出來的資料也和醫師過去所學的不同。
陳亮恭說,雖然這方式的準確率不夠,但當有一天變得很準確,這可能代替生醫研究結果,成為糖尿病的新指標。「可見,未來醫師看病,可能愈來愈不知道糖尿病的真實樣子。因為醫師懂的語言,在科學上的分類不一定是對的。」
陳亮恭說,探究一個題目是很挑戰的,很可能不會只有一個答案。期待本研討會的專家們扮演科學柯南,於探討AI和失智照護的新觀點之中,能找出革新人類醫療的新軌跡。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失智友善/「回回憶」助祖孫對話 18到39歲男性最不懂失智
失智友善/打造健康長壽臺北城 活躍老化活動創意爆棚
失智照護/中市失智成果展 點亮愛連網心燈
失智照護/看見失智者的可能 照顧者的經驗甘苦談
失智友善/分享爺奶健康生活點滴拿好禮 總獎金高達6萬元!
失智友善/新北失智友善向校園扎根 積極又正面的突破
失智友善/新北失智症校園徵文比賽 讓學生深刻體會疾病的型態
好評推薦/《失智這回事》失智預防、延緩線上節目開播!
好評推薦/永遠的我們 感動直逼《我想念我自己》
好評推薦/電影父親:記憶如此鮮明 我卻認不得你
失智友善/新北失智友善 讓孩子成為力量種子延續愛!
失智科技/健康存摺APP再升級 3月起放寬親屬查詢
好評推薦/失智者真實故事改編、謝金燕暖心配音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 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失智友善/暖心臺北 友善共好 市民當失智友善天使
失智友善/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 陪你健康 長壽 慢老
失智人權/失智者倡議政策 為自己發聲
失智人權/亞洲第二!台灣失智者成立小組為自己發聲倡議
失智調查/全台失智症大調查 逾半數認為失智等同正常老化
失智友善/國際失智症月「德曼莎計畫」 共創台灣失智友善環境
失智科技/AI有好數據就夠?蔡宗憲:產業仍須結合使用者需求
失智科技/全球吹起的AI旋風曾銷聲匿跡?專家透露原因
失智科技/AI僅能輔助無法取代醫療 陳君厚:小雜訊就會影響結果
失智友善/都會區是友善慢老好厝所 臺北市失智照護網絡服務
失智友善/跟著校長話失智 你就是友善小天使
失智人權/照護網整合 北市打造失智人權城市
失智友善/健康高齡友善城市 台北市中山區失智友善社區 I Can Help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失智友善/友善失智 新北治療師進偏鄉
失智科技/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 專家集思廣益找真相
猜你喜歡
生活照護/失智症是什麼?高風險群、日常警訊、照護技巧,以及如何預防改善,看這一篇就夠!
大腦健康/你不知道的「12項失智症危險因子」!空污、新冠肺炎都要小心
身心紓壓/親友探訪愛說風涼話!失智症照顧者用「三招」輕鬆對付
注意力灌頂!存腦本第一步運動認知:持續性與分散性注意力
生活照護/失智者吵著「要回家」怎麼辦?溝通需掌握「三不」與「三意」
存腦本許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 調整12個生活形態,維護大腦功能!
飲食照護/長輩吞嚥困難易嗆咳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步驟」增加患者進食安全
心靈雞湯/ 罹癌又要照顧失智母親!轉個念還是能走出長照煉獄
失智警訊/7旬嬤常「看到鬼」多日不睡覺 醫師:失智症幻覺
社區照護有助延緩失智 醫師籲及早接受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