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足」 經常檢查腳底7受壓點、注意挑鞋襪5撇步
●全台糖尿病人口超過230萬人
●穿錯鞋恐引發足部病變,別忽視選鞋重要性
知名網紅「館長」自爆驗出糖尿病前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透露有5年糖尿病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指出,飲食作息不正常、愛吃甜食、家族遺傳病史者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應趕緊就醫檢驗尿糖與血糖值。
下肢腳趾 最明顯發病部位
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易造成神經功能退化、血管阻塞,隨著罹病時間增加,也易引起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而併發足部潰瘍、感染、壞死,最壞狀況必須截肢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明顯的發病部位是下肢腳趾,陳亮宇說,長期糖尿病造成的足部病變,又稱「糖尿病足」,早期適時的鞋具介入,能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的喪失,病人常無法察覺肢體末梢的異常或不適感,尤其足部汗腺與油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會乾癢,一抓就容易破皮與感染。陳亮宇建議,病友每天都要檢查腳部,以免出現傷口而不自知,選一雙好走的鞋子也能減輕腳的負擔,讓腳底平均受力、改善血液循環。
如何挑鞋?選對時間、尺寸
糖尿病足的病人對壓力及疼痛的感覺變差,若穿著不適當的鞋襪,造成腳趾反覆受傷。陳亮宇建議,病人挑鞋時,要選擇鞋襪柔軟透氣、尺寸大小適中,若脫下鞋子看到皮膚泛紅,就表示過度擠壓。除了舒適的材質,要注意鞋長、鞋寬及鞋身,鞋子楦頭寬鬆是關鍵,以免腳趾壓迫受傷。鞋型以包鞋為佳,內部不應有粗糙接縫,還要避開穿拖鞋或涼鞋。買鞋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這時間腳比較浮腫,最適合量測尺寸。
選完鞋,搭配吸汗保暖的棉襪,可讓保護效果加乘。襪頭不可過緊,襪底加厚能緩解腳底摩擦力;襪子選色部分,若傷口分泌物滲出時,白色或淺色襪子可快速察覺。陳亮宇提醒,市售加壓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壓力過大,小心造成反效果。根據病徵程度選擇特製鞋襪,可預防或延緩足病變,定期追蹤及治療是不二法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胃痛胸悶竟是骨質疏鬆 三招預防「骨鬆三高」:篩檢骨密度+持續治療+運動飲食
手腳、脖子、胸口痛竟是糖尿病引起 淡馬社區服務站揪疾病前兆
腎友:多吃肉延年益壽?醫師:母湯喔
慢性病控制沒假日 藥師提醒備足藥按時服安心過春節
5大慢性病族群過年別貪吃!營養師教你不發病飲食原則,別誤踩飲食地雷
腦中風治療3部曲:119通報、到院治療、術後復健
首次中風弱化症狀感受度 二次中風更難察覺、死亡率達25%
巧克藥師/服用西藥多留意 中西藥地雷搭配禁忌多
巧克藥師/約20%新冠患者症狀出現皮膚紅疹?
頭暈、手腳無力是低血糖還是中風?2招辨識急性中風症狀
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Johnny游/五個融合運動及鍛鍊的步驟 在家也能輕鬆對抗疾病
合佗中醫診所院長 施昀廷醫師/ 慢病管理 應注意持續性及環環相扣的關聯性
突然不識字竟是腦中風 醫師:快速辨識是關鍵
單手廚房/ 宅在家也能自主訓練──積木手指活動
慢性病患打新冠疫苗 醫師:不需停藥
中風病人吃東西總是嗆咳?三大原則改善吞嚥障礙
Lemon L. Yoga/ 三級警戒下,我們的身心是否也阻塞了呢?
【思覺失調怎麼伴4】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
【思覺失調怎麼伴3】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
【思覺失調怎麼伴2】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
【思覺失調怎麼伴1】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
警訊自我檢測/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 手指若做不到這動作應就診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 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中風復健路漫長 3招選對足踝輔具助行走
合佗中醫診所院長 施昀廷醫師/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
噗妮聊護理/ 疫情下的看診防護四步驟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Lemon L. Yoga/不同部位的疼痛 聽身體想告訴你的事!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婦人突然不會穿褲、裝藥盒 查出是患急性梗塞型腦中風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