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廚房/家事這三招 風友過年輕鬆做復健
過年在家裡做這三種家務事,居然讓中風患者手腳變靈活?
中風病友的最大困擾往往是「手腳不靈活」,做任何事都變得極為不便,需要家人協助,甚至請外籍看護照顧。中風病友通常會尋求復健治療,在醫院努力運動,回到家卻又懶惰病發作,這樣真的會進步嗎?
時常聽到家屬和病友向治療師抱怨:「我家又不像醫院有這些復健器材,在家怎麼運動?」
不花一毛錢的運動,而且效果不輸醫院的昂貴的器材,就是做家事!
只要依照病友的能力程度,挑選能夠勝任的家務事來做,每天花個半小時鍛鍊,不僅手腳變靈活,不知不覺家中也變乾淨了,根本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過年要到了,不妨邀請風友一起動手打掃環境,一起來挑戰家事三招!
第一招、擦桌子
難度:一顆星
目標能力:坐姿平衡、站姿平衡、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手部肌力
怎麼做:
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姿勢
2. 將抹布捲在患側手上,重複上下、上下……把桌子擦乾淨,單手或雙手都可以
小提醒:能力好的病友可以試試看左右擦、繞圈擦、S型擦,可以訓練到不同的肌肉群喔!
第二招、洗碗
難度:兩顆星
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站姿平衡、雙腳肌耐力
怎麼做:
1. 站在流理檯前,雙腳微開保持身體穩定,身體可靠著流理台比較安全
2. 單手或雙手洗碗皆可,依照能力選擇不同模式,使用有厚度海綿菜瓜布會更好抓握
小提醒:依照能力慢慢增加碗盤的數量,怕摔破的話試試看塑膠碗盤和不鏽鋼碗盤
第三招、下廚小提醒
難度:2~5顆星不等,可從較簡單的步驟開始挑戰(如洗菜、攪拌)
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認知能力(記憶力、專注力、邏輯思考等)、雙腳肌耐力
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
2. 選擇符合能力的任務:如洗菜、揀菜、打開包裝、切菜、炒菜等
3. 過程中可以適時協助,鼓勵病患盡量自己完成
其他的家事如:掃地、拖地、摺衣服、洗水果、餵寵物、澆花…都可以考慮納入生活復健的一部份!
醫院復健的目標終究是希望中風病友可以重新回歸日常生活、減少他人的協助,因此鼓勵病友千萬別單單執著於器材類型的運動,而忽略了生活的應用能力。
如果能夠適時安排符合病友能力的任務在生活中,不僅直接訓練自理的能力,獨立性肯定與日俱進,更可以訓練肢體的靈活度、平衡、協調、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家人也變得輕鬆,同時病友也能有自信心的說:「我也有能力照顧自己、照顧家人」,這些好處可是走跑步機、踩腳踏車練習不到的喔!
【慢病報你知】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
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
🔔加入臉書社團
🔔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Johnny游/天氣冷身體冷吱吱 暖身行為前停、看、聽
尼尼藥師/ 我的胃好好的,為什麼醫生開胃藥給我?
胡廷岳/鄉土劇「吃抗凝血藥配老鼠酒」,想裝病竟歪打正著?
噗妮聊護理/當身體出現這些「暫時性」症狀 當心小中風離你不遠!
如何慢養肌力?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4種運動對抗肌少症
Lemon L. Yoga/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
施昀廷/ 風濕免疫患者也是過敏兒!補對地方才不會出錯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Dr.命/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
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
營養食畫RD.Chiu/微調一步驟 6大年菜健康吃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什麼?服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火鍋?
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
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
噗妮聊護理/腎臟健康拉警報 五招保健防水腫
洗腎就不能做運動? 醫師建議二類運動 有個瑜伽球就可輕鬆做
藥師陳瑪波/吞藥丸喝符水 腎像濾心大堵塞!
Lemon L. Yoga/別說抱歉,瑜伽療癒和不安說嗨!
慢病好日子系列專欄作家
Johnny游/腎臟危機解密!四大暗示別忽視
莊昕悅營養師/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營養食畫RD.Chiu/風靡全球的綠拿鐵竟會造成這些症狀!
Dr.命/慢性腎臟病五種期別的痛 迷因告訴你
施昀廷/中藥傷腎?這成分比硃砂還早禁
陳冠誠/洗腎完累得像蟲 3 招運動變活龍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