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莫德納、AZ疫苗前,醫建議「3種食物」先別吃!還有這款退燒藥接種前後要避開
(【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電視節目《健康2.0》的《明欣醫聊事》中透露,曾碰到一名高齡長者在打完疫苗後表示肚子很餓,一問之下,才知道家屬擔心澱粉會影響疫苗功用,所以三天不讓這名阿公吃澱粉。
對此,陳欣湄表示,澱粉是人體一日所需,打疫苗前比較不建議的其實是炸物、精緻蛋糕和餅乾等精製澱粉類,以清淡飲食為佳。
此外,坊間有傳言指出,施打前大量補充維生素C可以緩解疫苗的副作用,針對這樣的說法,一同在節目上的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維生素C的確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關鍵,但在體內只能保留3~6小時,且沒有降低接種疫苗副作用的功能,「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證實,維他命C可直接降低或預防副作用。」
打完疫苗備妥3法寶 多觀察身體變化
接種前的留意事項說完,那麼接種後呢?陳欣湄提醒,打完疫苗後要準備3樣東西,分別是水、體溫計、醫師開立的備用藥物,且要多觀察身體變化。
有些民眾會在施打疫苗前先吞退燒藥,不過,退燒藥也有分種類。陳欣湄表示,有降發炎止熱類型的退燒藥,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在疫苗施打前後盡量別使用,避免導致疫苗效果降低。
另外,像是沒有降發炎作用的普拿疼,比較適合施打疫苗後有發燒症狀服用,但還是建議服用前先詢問醫生。
最後,陳欣湄要大家留意的是,接種AZ疫苗的民眾,4~30天內都有機會產生血栓風險,可能會有異常頭痛、腹痛、胸悶症狀,或是四肢有異常腫脹、疼痛感的狀況,以及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沒由來持續出現瘀青等,這時應趕緊就醫,並告訴醫師自己曾打過疫苗。
●延伸閱讀:
.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
.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
.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推薦閱讀

今周刊幸福熟齡
今周刊持續揭露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疫苗保護力遞減差不多了」 陳時中鼓勵長者接種疫苗
醫界義舉 洪豐建醫師自費3萬元鼓勵75歲以上打第三劑者
兒童打新冠疫苗安全嗎?選BNT還是莫德納?一表看疫苗副作用發生部位及比率
全國已逾2成兒童確診 台大醫籲:打疫苗利大於弊
居隔新制「0+7」今上路!診所醫:1劑都沒打的人鬆動了
BNT兒童疫苗扺台「想打都能打」
兒童疫苗到貨77.76萬劑 莫拉皮拉韋今晚到貨3.5萬
確診者解除隔離仍篩陽 羅一鈞:3個月內陰陽反覆
新北公布第4劑追加對象 大部分要到6月才能打
65歲以上及這8類高風險族群打第4劑 下周一接種
2對象可打「第4劑疫苗」 預計下周上路
兒童能不能混打?蔡炳坤:全世界還沒有混打研究與案例
77萬劑兒童BNT疫苗究竟何時來?莊人祥曝抵台時間
過1天就生變!5/12兒童BNT疫苗無法抵台 陳時中認了
打疫苗過世的人比確診過世的還多?教授破解疫苗常見迷思
40多歲女兒打2劑高端下半身癱 中風老母嚇到不敢接種
今年首批BNT成人疫苗185.7萬劑 9日上午抵台
來了!BNT成人疫苗約185.7萬劑抵台 供青少年追加接種
5/31前65歲以上長者打任何1劑疫苗 都可獲500元獎勵
疫苗對防護Omicron無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曝數據
莫德納疫苗125.33萬劑抵台 效期至今年12月5日
中年婦女打完疫苗陰道出血 竟是因為這原因
兒童疫苗打不打 家長兩難 感染名醫:有打有保庇
莫德納orBNT,該讓孩子接種疫苗嗎?專家曝:對「1病毒」效力恐不如預期
國小六年級剛滿12歲成疫苗孤兒? 黃偉哲:專案施打
竹縣婦幼館明天莫德納隨到隨打 留450個名額線上預約
兒童要莫德納或BNT疫苗?副作用差異、不適合族群?家長十大問答一次看
輝瑞兒童疫苗77萬劑 預計5月12日抵台
77萬BNT兒童疫苗12日抵台 陳時中:力拚5月20日前開打
猜你喜歡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快篩陽=PCR陽」對象再放寬? 陳時中:逐步擴大適用範圍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獨/3成快速死亡、1成死後確診 專家指防疫醫療3大問題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快篩陽判定確診擴全民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