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SARS/SARS讓我們學到了什麼?李明亮:三I做得好,防疫沒問題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
在這場與SARS對抗的戰役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這一個問題本身就值得寫一本書來檢討,本人過去在國內外都做了不少演講,公開地檢討我們的得失,作為一件那麼樣的事件,如果沒有任何自我檢討,似乎也說不過去,因此本人僅就最主要的感觸,簡單地寫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1、沒有免於疫情的自由
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免於流行疾病的攻擊,不管醫療水準有多高,衛生條件有多好,在面對病毒的攻擊傳染時,都不能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2、公共衛生vs疾病治療
在抗煞過程中,個人發現,公共衛生比實際臨床醫療更為重要,公衛是防疫的第一線,而臨床治療只是下游的一環。盡管患者人命關天,但公共衛生才是抵禦病毒,不致淪陷的主要關鍵。
3、防疫是全民的責任
在防疫過程中,人民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此借用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的三I政策,information(提供正確訊息給民眾)、identification(專科醫師的診斷疾病之確認)、isolation(隔離病人),三I做得好,防疫就沒問題。
首先,衛生單位一定要及時、正確地發布訊息information ,減少媒體報導內容偏頗不實的機率,如此一來,才能減少民眾的恐慌。要是訊息無法正確地傳遞,可能影響到媒體的報導內容,這就是就是我在SARS期間製播了「防疫最前線」的主要原因。
在identification方面,則是專科醫師的責任,但病人或是懷疑有病的人要站出來,找醫師診斷,不可躲藏,更不可以趴趴走,這樣醫務人員才能儘速找出感染原。至於isolation(隔離)需要民眾的配合,如果因為恐慌或無知,而不願意配合,家人將首當其衝,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據統計,SARS期間,台灣地區約有17萬人接受了居家隔離,當時甚至有人提議要裝設監視器,或是在隔離者身上掛具有衛星定位的手環,來落實隔離政策。當然這些都只是建議而已,不可能,也一定不會實施,不過,由此可見,隔離的重要性。
4、沒有英雄,只有謙虛、謙虛、再謙虛!
SARS初期,台灣的確是三零,沒有死亡病例、沒有社區感染、沒有病例輸出。當時確實屬實,也值得我們驕傲,這難免讓國人疏於警戒,導致以後抗煞之難,不管我們做得多好,我們都要謙虛,再謙虛,虛心以對。
(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老照片說故事/SRAS風暴 人心惶惶
影/談抗SARS 陳建仁:最差的開始就是和平封院
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
回首SARS/如果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 張上淳:當年或許能避免院內感染
醫院封院、口罩價格飆、旅行團全滅…台灣經歷SARS血淚史
17年往事歷歷在目…SARS帶給台灣的120天夢魘
撿回一命後…17年來SARS倖存者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走過SARS/自行服藥退燒…誠信問題是疫情蔓延的禍源
回首SARS/一家六人全因SARS倒下...妻成植物人、資優生變翹家兒
走過SARS/全民量體溫比率高達七成 連美國人都不敢置信
回首SARS/第一位因抗煞殉職的醫師林重威之父:我的兒子不是英雄,他是被害死的
走過SARS/SARS時期也鬧口罩慌!恐慌搶購,日需估1萬竟暴量300倍
回首SARS/「第一號」義勇軍醫師一顏慕庸: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
回首SARS/發燒是這場戰役決勝點!張鴻仁引進第一台體溫監測系統
回首SARS/「只准進、不准出」回首SARS 葉金川:因為了解,所以不恐懼
猜你喜歡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第四劑該打什麼廠牌?專家:重點不在哪個保護力比較好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全民快篩陽性確診今上路 「這些」要擺一起拍照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討論度高卻容易被忽視的Omicron症狀 醫師告訴你出現嘔吐狀況該怎麼辦及緩解方法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清冠缺貨!染疫兒童發燒如何自救?中醫師教你這樣做
本土增8萬1852例 確診104死再創這波疫情新高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清冠一號究竟有沒有科學實證的療效?教授這麼說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蘇貞昌加碼宣布 0至6歲免費領5劑快篩試劑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本土+9萬4808例、中重症增343 死亡126例 全創新高
感染Delta、Omicron BA.1、BA.2有不同新冠後遺症風險嗎?英國最新數據揭曉
確診者圖文日記/我以為我可以隨時接受闔眼 確診後才明白「生命是個變數」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打過新冠疫苗後染疫可獲得超級免疫力?專家解析「刻意被感染」到底是不是好主意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本土+84587例 中重症+223例 再增59死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