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報導,在武漢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當中,韓國目前的篩檢率最高,美國則是敬陪末座,但普篩的準確度與必要性,成為專家辯論議題。
報導指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最嚴重的亞洲國家對於檢測各有不同政策,引發何種政策最成功的爭辯。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的確診病例數正在趨緩,而在首爾爆出單日最高確診數242例之前,同樣的趨緩趨勢也出現在韓國。然而,正當部分專家認為這些檢驗成果是防疫成功的曙光時,也有專家質疑檢驗的準確度。
韓國從第四大城市,同時也是疫情爆發點的大邱開始實施全面篩檢,針對每個可能暴露在病毒底下的民眾實施檢驗,無論有無症狀。結果一共篩檢了21萬人,最高每天檢驗一萬例,目前韓國的死亡例仍低於1%。
哈佛醫學院講師朴基(Kee Park,音譯)表示,控制傳染病的最好資訊就是這些篩檢結果,直接指明誰是陰性,誰是陽性。
首爾醫療中心醫師洪基浩(Hong Ki-ho,音譯)則表示,他認為韓國的檢驗正確率高達「99%」。他表示韓國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定使用檢驗設備,「不遵循中國的檢驗方法」。
然而。高麗大學預防醫學教授崔在旭(ChoiJae-wook,音譯)卻表示,他依舊感到憂心。
他指出:「許多在疫情爆發初期使用的設備和中國的一樣,準確率受到質疑。我們不太敢說這些,因為這會讓大眾更加憂心。」
至於在有超過8萬人確診,死亡超過3000人的中國,官方每天公布的確診人數正逐日減少。到了昨天,官方表示數字創下1月以來的新低。北京表示,這顯示封城行動奏效。
然而,流行病學家表示,缺乏篩檢機制會讓確診人數大大被低估。中國把輕症病患排除在檢驗範圍外的作法,代表目前3.91%的死亡率實際上可能更高。
而這個問題在一切起因的武漢更加嚴重。武漢協和醫院護理人員王晶(音譯)表示,她的醫院必須「省著用」檢驗工具。在疫情爆發初期,「如果病患沒有嚴重症狀,就不應該浪費工具」。隨著工具增補,王晶開始檢測累積的疑似病例,不過還是被要求慎重使用。
此外,工具的不精準弱化了中國的篩檢成果。專家表示,大約僅有3成至5成的病患能被正確篩檢出來。
相較下,日本政府的檢驗標準則令民眾詬病。在疫情初期,日本僅檢測與武漢有關聯的民眾,錯失察覺爆發國內感染的早期徵兆。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日本檢測人數少於萬人,而當中有513人確診,部分病患在接受檢測的1週甚至10天之前,早已經因為出現症狀而就醫。
日本政府的做法,遭指責是為了保住今年夏天即將舉辦的東京奧運,刻意壓低確診人數。
不過,厚生勞動省官員佐原康之表示,實際原因沒那麼複雜,日本缺乏可以篩檢出武漢肺炎病毒、產生聚合酶連鎖反應的設備。他表示:「起初我們只能在國立感染症研究所進行檢測,現在擴大到大學、檢疫站與私人公司等。」
日本的重點放在篩檢的質而非量,集中管制受檢者。這解釋了為何韓國可以大量篩檢,但日本辦不到。
佐原康之表示:「我們做的檢測和韓國的不見得一樣,這種檢測在速度與精準度方面有很大差異。日本重視的是精確度。」
至於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確診超過萬人的義大利,則採用與韓國類似做法,檢測所有可能與病毒有過接觸的民眾。
米蘭大學病毒學家普瑞奧斯科(FabrizioPregliasco)表示:「尤其是在傳染的初期,廣泛檢測的策略絕對是正確且合理的。當問題緩和後,當局可以再去評估狀況。」
她表示,對於盡可能徹底追蹤疑似病例,以及病毒的傳播方法,普篩是很有用的手段。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