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聽健康
我國六月底開放新冠病毒居家快篩試劑,衛福部食藥署目前已通過八款進口、兩款國產商品。但食藥署提醒,居家快篩試劑購買時需認明「防疫字號」,且不可在網路上販賣。民眾若在網路上看到販售居家快篩試劑恐非正品,可能有被詐騙之虞。
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林欣慧說,由於是居家篩檢工具,只要是有販售醫療器材許可證的商家,包括醫療器材行、藥局、藥妝店,甚至便利商店都可購買。
但居家快篩試劑屬於第三級醫療器材,不得於網路上販售。且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前應先確認產品外包裝是否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號」字樣,才是經過食藥署核准的試劑,較有保障。
而民眾若發現有販賣未經許可的醫療器材,可向食藥署或地方衛生局檢舉,食藥署也會定期稽查;若有具體事證則會交由地方衛生局以醫療器材法開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台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則提醒,居家快篩分為抗原和核酸快篩,適合暴露在高風險區或曾接觸確診個案的民眾,最佳時間是暴露後的五到七天,最好以每周一次的頻率篩檢,避免偽陰性。
但抗原快篩和核酸快篩價差大,目前市面上的抗原快篩一劑約300元、核酸則約為2000元,民眾究竟該如何選擇?
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在選擇上除了價格外,也和篩檢策略有關。若篩檢的偽陰性太高,可能會錯放感染者,造成後續更多的病毒傳播問題。
由於核酸快篩的敏感度較高,若三天內曾接觸確診者或有相關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接觸史的無症狀者,就可使用PCR快篩,較能快速、準確揪出是否感染,及早進行隔離。
若一周後居家篩檢皆陰性,進入自主健康管理就不用再自我篩檢,除非又又有TOCC的暴露感染風險,才需要再次使用居家快篩。
因應微解封,有些公司行號或是特定職業類別,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快篩作為管理,但這些人員感染風險不高,沒有立即隔離的必要,則可使用抗原快篩。
至於現行入境者需篩檢三次,包括入境在機場以及居家隔離期滿前的PCR檢測外,居家隔離第10至12天還需使用居家快篩採檢一次。
高智雄表示,居家隔離期間考量成本,且前後都已採用較高靈敏度的PCR採檢,不易有漏放的問題,因此中間的居家篩檢可選擇價格較低的抗原快篩。
沈采穎則認為,雖然食藥署核可的條件是,快篩試劑和實驗室PCR檢測的檢測結果,陽性一致率須達90%、陰性一致率須達99%,但對照的Ct值也會影響可檢測的病毒範圍及準確性。政府應該公布相關數據,供民眾選擇。
不過指揮中心的「居家快篩指引」中也提醒,居家快篩只是作為輔助,若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不宜使用居家快篩自行在家篩檢,應到社區篩檢站篩檢。若在家快篩驗出陽性,也應配戴醫用口罩,盡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做進一步的採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