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391名Omicron確診個案 羅一鈞提醒勿用一症狀判定
指揮中心今公布上周境外移入病毒基因定序檢驗結果。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經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患者常見症狀為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例為0.9%,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c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
今年1月21日至27日,境外移入確診者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感染Omicron人數為42人,來自國家以歐美為主,而本土個案則有75人,因此去年到現在,國內外共確診578例個案,其中406人為境外移入個案,172人為本土個案。至於本周Delta境外移入有4人,分別從美國、柬埔寨、俄羅斯及韓國。
羅一鈞說,目前疫情應是Omicron及Delta並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說,針對這兩種變異株的治療方式仍有不同考量,如單株抗體藥物不適合用於治療感染Omicron患者,而必須使用瑞德西韋,但感染Delta個案可用單株抗體藥物。
近日,民眾關心Omicron本土個案情形。羅一鈞說,今年1月以來,共391例確診個案,年齡層為30至60歲民眾,其中以30、40歲族群增加較多,可能與多是移工族群有關,而輕症患者有229人,占比為59%,無症狀患者有162人,占比為41%,目前尚未有中、重度個案。
不過,本周較上周新增兩名年齡80歲以上患者。羅一鈞說,此兩人目前仍在住院中,尚未出院,目前是沒有出現重症高風險的前兆,但住院中還要觀察,並已給合適藥物,降低重症風險。
經疫調發現,患者常見症狀為喉嚨痛、喉嚨癢,以及各式各樣喉嚨乾乾症狀,於有症狀的391人中,有116人出現類似症狀,占比為51%;咳嗽症狀則有111人,占比48%,另有66人出現發燒症狀,占比29%;流鼻水或鼻塞有60人,占比26%。
羅一鈞說,感染Omicron患者症狀,以咳嗽、發燒、流鼻水較多,而嗅味覺異常僅2人,比率為0.9% ,提醒民眾跟醫師,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患者很少見,不要用這症狀界定。
至於,境外移入個案年齡為20至50歲,以突破性感染為多數,增加一例中重度個案,是名50多歲患者,曾接種兩劑BNT疫苗,沒有慢性病病史,入境檢驗Ct值19確診,當天有咳嗽症狀,住院隔離後,咳嗽加劇、血氧掉到94%,但胸部X檢驗沒有肺炎,中重度是用血氧94%分類,接受瑞德西偉治療,不用住加護病房,住院11天後已符合解除隔離條件出院。
羅一鈞說,目前入境檢驗約7天內,可以攔截到大多數案例,這周是增加一名入境20天才被確診個案,但他都在檢疫場所隔離,其中有一名同住者於入境第6天確診,所以他又改列居家隔離,因此沒有進入社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打了疫苗再感染就超級免疫?金傳春:政府應全力防疫
本土疫情嚴峻 何美鄉3招教學保護5歲以下孩童
影/解隔日還是2條線 醫師指7+7政策讓很多人感到3條線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疫情「丘陵」6月會轉折 李秉穎估9月後可望正常生活
李秉穎:體溫飆破這數字就慘了 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
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新冠後遺症致運動能力衰退 專家教如何復健助改善
醫療量能達極限、投藥太慢 專家:2大因素致重症死亡升高
醫療量能不足 台灣陷長者超額死亡
何美鄉:打疫苗加受感染的綜合免疫 是最好免疫
羅一鈞:疫情仍在上升、未來一周達高峰
每萬人多死28人!學者:調整量能以減少長者超額死亡
第三種口服神藥能防重症?抗憂鬱症藥氟伏沙明可治新冠嗎?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小兒科醫師:兒童染疫COVID-19少數可能痙攣 沒發燒也應採檢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提早與病毒共存恐加重醫療負擔 專家:若放鬆居隔就應調降傳染病等級
醫療量能吃緊! 公衛學者:逾70歲死亡數高於背景值
衛福部怪基隆轉診搞錯系統 醫:EMOC也要一家家打電話
化痰藥NAC可減少新冠4成死亡率?臨床研究卻這麼說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打滿三劑放寬居隔條件? 專家無奈:重點是調降傳染病等級
基隆2歲童逝指揮中心稱病床夠? 醫師工會:關鍵在人力
又傳幼童確診重症亡 兒醫分析綠色通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單日增10萬例不準?感染科權威:2障礙導致「自我蓋牌」
「快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認不可 蘇益仁曝可用此方式解套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侯友宜籲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 陳時中分析2因不可
猜你喜歡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 今新增9.3萬確診、累計突破百萬例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0+7」新制明上路 業者:防疫保單隔離金難以理賠
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