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預言疫情將再來 莊人祥:做好2件事就不怕
時序入秋,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台灣早有病毒,疫情勢必捲土重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指出,透過入境14天居家檢疫、國內落實防疫新生活,就能切斷病毒傳播鏈,避免傳播。
時序入秋,外界擔心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捲土重來。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早已「外銷」個案,代表國內一定有病毒,再看看中秋連假全台各大景點擠滿人,毫無社交距離,認為疫情爆發只是早晚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秋冬武漢肺炎疫情當然有捲土重來的可能,相信專家是以最壞可能性估算台灣的狀況,指揮中心都尊重。
莊人祥說,未來防疫政策仍會以嚴管邊境為主,對於所有入境者落實14天居家檢疫;國內則以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為主,只要民眾都能配合防疫政策,即便不慎有病毒進入社區, 還是能夠切斷病毒傳播鏈,避免進一步傳播。
指揮中心如此確定這種防疫策略有效,其來有自。莊人祥指出,目前已知武漢肺炎的特性就是發病前2天開始具有傳染力,發病前後幾天傳染力最高,但發病7天後幾乎不再具有傳染力。
因應這項特性,指揮中心祭出14天居家檢疫期,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莊人祥說,民眾即便感染到病毒,歷經這21天的防疫期,基本上都已不具傳染力,若少數病毒潛伏期真的特別長,直到檢疫期滿才發病,也會因戴口罩等措施阻斷傳播鏈,避免進一步傳播。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台灣每百萬人染疫死亡數再攀升? 莊人祥:確實有可能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MIS-C個案暴增全轉危成重症? 羅一鈞給答案
幼兒莫德納延遲抵台 兒童出現氣喘等6症狀快就醫
小朋友確診後若出現這些症狀 台大醫:恐為MIS-C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不算高? 專家曝比這數字才有意義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陳建仁:BA.4、BA.5進來台灣是遲早的問題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中榮發現新冠肺炎blaCcrA抗藥基因 登國際期刊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史丹佛研究:新冠腦霧與化療腦相似 即便輕症也會在大腦引起發炎反應
【重磅快評】一天帶兩個風向 蘇貞昌不累嗎?
成人MIS-A致死率兒童三倍? 羅一鈞:需排除年齡等因子
長新冠九大症狀這種最痛苦 惡性循環生活品質差
《刺胳針》研究:Omicron引發新冠後遺症風險比Delta低!醫師提醒一件事
猜你喜歡
8歲女童接種BNT第二劑 三天後昏倒家中搶救不治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染疫3個月內不能打疫苗? 專家:打了浪費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當醫師確診時/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 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提醒2類人應積極就醫
看過來!7月1日起 哪「8類族群」可打第4劑?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MIS-C兒童重症一口氣增8例 7個月大嬰兒創年紀最小紀錄
中重症221、121死 18歲少女未打疫苗 肺炎併呼吸衰竭亡
公布「重複感染」定義 染疫1-3個月症狀惡化者即算、1個月內則不列入
台灣每百萬人染疫死亡數再攀升? 莊人祥:確實有可能
增369例中重症個案134死 11歲女童重症、MIS-C已出院
當醫師確診時/病人休克沒床被迫躺地上CPR!急診醫吳紋綾:因染疫更能同理確診者說不出的痛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當醫師確診時/從未在外聚餐、高規格防疫仍快篩陽性!感染科醫師施長慶:千算萬算不如一次家中聚餐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中藥藥效較溫和?藥師:清冠一號有副作用 最好由醫師開立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營養師教「飲食+保健法」緩解確診4大症狀,加速痊癒、減少後遺症!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