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網路上打入「剩食」做詞義查詢,會跳出「廚餘」兩字,但其實剩食不一定是廚餘。「剩食」不只是指我們沒吃完的東西,更能夠回溯到我們還在廚房料理時,有些可食用卻因烹煮捨棄的部分,也是「剩食」的一種。
廣義來講,如果我們再從廚房回溯到超商,或是產地,有些因賣相不佳而遭到淘汰的蔬果,也是「剩食」。但這些「不美麗」的蔬果,它的營養並不輸自己的兄弟姊妹。經烹煮後,餐點一樣美味,可惜只因外觀就被淘汰出局。
這樣的「食物浪費」何去何從?其實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解方。在美國有人推出「訂閱經濟」,他們將「醜食」以市價一半的價格,用一箱菜的方式提供給用戶每周訂購到府。而回望台灣,已有多個縣市推動「共享冰箱」,如果民眾有用不到的食物,或醜了點的蔬果,都能放進共享冰箱,提供給需要的人。
地球的資源不斷被消耗,要如何「讓糧食的運用得到最大化?」是人類從現在就要努力的課題。打開家裡的冰箱,看看是否珍惜食物資源,或下次去買菜時,可挑選不那麼美麗的蔬果。為地球盡心不一定要高大理念,可以從你的餐桌開始。
免費報名線上論壇,地球下個50年-把剩食變盛食。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