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是文化古都,除了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城市外,也是美食之都,來台南逛古蹟、吃美食,也不要錯過了解府城發展起源。中西區的五條港是台南市最早開發的城區,5條航道打開台南的門戶,也開展出台南從明鄭、 清朝以來曾風華一時的年代。
雖然航道早已淤積不見,但廟宇、市場、古蹟、小吃,仍說著數百年來的歷史點滴。
清朝五條港位置約略在現今台南市中正路以北到成功路、西門路往西到金華路間,並向東擴及新美街。五條港是安平港向東延伸下來的5條航道,都起源於目前協進國小操場附近,分別是新港前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及安海港。
5條航道呈放射狀,像展翅高飛的鳳凰,台南也因此有「鳳凰城」之稱;文史工作者邱貞貞說,日據時期在市中心公園路、中山路、府城路等種植鳳凰木,光復後因道路拓寬,都被砍除。儘管如此,目前部分道路仍種有鳳凰木,其中台灣文學館前兩棵鳳凰木,最能呼應鳳凰城之名。
新港前港的航道經目前金華路,繞經巷弄來到文賢路,一直到至今仍保存完整且可通行的兌悅門。兌悅門以紅磚、老古石砌成,清朝時仍可眺望到安平港,因為城前道路信義街也以老古石鋪設,又城牆成彎狀如弓,就如石箭射到安平港。
因此安平港設「石敢當」擋煞,要把箭光回射到兌悅門,信義街附近居民又在城前立開嘴石獅,咬住箭光,成為有趣的文史故事。
佛頭港是清朝時台灣第一個划龍舟的航道,航道由協進國小到開基藥王廟,繞經民族路到普濟街的景福祠,也是台南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所供奉的土地公戴官帽,和一般土地公廟不同。
俗語「蔡抵蔡,神主牌槓槓破」這是發生在佛頭港的有趣故事,也流傳至今。話說航道上兩戶商家為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其中一家侵門踏戶到人家裡,把對方家中神主牌(祖先牌位)摔在地,才發現對方也姓蔡,原來是自家人,這句話成了「自家人打自家人」的諺語。
目前民族路,在清代是「杉行街」,有許多棺材店,出殯抬棺材的人稱「阿兄」,因此,台南人稱哥哥為「兄哥」,不稱「阿兄」。早期當地人說「台南阿兄吃飽等死」,「等死」是等死人就有工作的意思。
南勢港又稱北勢港,航道就是民權路、神農街,因為航道寬又便利,南北貨都集中在此,早期賣人蔘、南北貨雲集,目前水仙宮市場旁仍有許多南北貨的商店和蔘藥行。
但最有名的就是神農街,除了街上保存著許多老房子,已成一條集文創、藝術、宗教文化的老街;而從街頭的開基藥王廟、金華府到穿過海安路的水仙宮,分別供奉著神農大帝、關聖帝君與水仙尊王,也是另一特色。
供奉帝王級的神明,廟門都有凸出狀的門釘,當時因為航道、地勢較低,廟宇、住戶都會設門檻,防淹水。文史工作者邱貞貞說,老人家都會跟孩子說,門檻有門神,不能站在門檻上,其實是在保護小孩子,怕孩子站在門檻時會跌倒;另過門檻會自然地彎腰,表示「我來了」,是打招呼的意思,也在提醒做人要謙卑。
南河港的航道是目前的和平街,早期又稱打棕街,此街專賣掃把等日常用品;目前最有名的是看西街教會,為馬雅各醫師來台灣行醫的第一個落腳地,也是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宣教紀念教會。
安海港的航道就是目前的民生路,整條航道通到目前西門路與民族路口的大西門腳;台南的風化區,酒家、妓女戶都聚集在這裡,直到日據時期才遷到南廠的新町。
五條港區的古蹟、廟宇、美食多,最有名的是赤崁樓、祀典武廟、祀典大天后宮、普濟殿、西羅殿、風神廟等,西羅殿前的接官亭為台南4大石坊之一,其中風神廟是國內唯一拜星宿的廟宇。
清朝時期,五條港區商賈、苦力雲集,許多人工作完都要用餐或吃點心,小吃也從這裡開散出去,包括碗粿、米糕、肉丸、擔仔麵、刈包、炒鱔魚等;赤崁樓附近、民族路與國華街路口附近的永樂市場,都有美味小吃,且民宿旅店散布在巷內。
來到府城國華街、正興街、民權路吃完美食,就可以漫步在五條港區內,看著航道淤積成道路的古往今昔;雖然航道已遠,但不變的是,這裡依然是台南最熱鬧且美食最多的區域,還有不變的人情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