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健康橘

「習慣堆疊的SOP」1個好習慣,讓整個生活都改變

習慣堆疊是執行意向的一種特殊形式—不是將新習慣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配對,而是讓新習慣與目前的習慣配對。
習慣堆疊是執行意向的一種特殊形式—不是將新習慣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配對,而是讓新習慣與目前的習慣配對。
圖/pixabay

法國哲學家德尼.狄德羅幾乎一生窮困,但這狀況在一七六五年的某天改變了。

狄德羅的女兒快要嫁人,但他沒錢支付婚禮的開銷。儘管沒有財富,狄德羅卻以主編《百科全書》聞名,那是當時最詳盡的百科全書之一。俄羅斯女皇凱薩琳大帝聽聞他的財務窘境,心生憐憫。女皇雅好閱讀,非常喜歡他的百科全書,於是出價一千英鎊—超過今天的十五萬美元—買下狄德羅的私人藏書2。突然間,狄德羅手頭寬裕了。他不只出錢辦了婚禮,還為自己添了一件緋紅色的長袍。

書名《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br />圖/方智出版 提供
書名《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圖/方智出版 提供

狄德羅的緋紅長袍很美,事實上,美到讓他立即發現這件長袍在其他不起眼的所有物當中顯得格格不入。狄德羅寫道,優雅的長袍與他的其他物品之間「已經沒有和諧,沒有一致性,沒有美了」。

狄德羅很快就有了讓自己的所有物升級的強烈欲望。他把原本的地毯換成來自大馬士革的地毯;他用昂貴的雕像布置家裡;他買了一面鏡子放在壁爐架上,又購入一張比較高級的餐桌;他扔掉藤椅,換上皮椅。每一次的購物都帶來下一次,如同骨牌。

狄德羅的行為並非不尋常。其實,每一次的購物都帶來下一次的這種傾向有個名字:狄德羅效應。狄德羅效應顯示,取得一項新的所有物往往會帶來連鎖消費反應,平添額外的購物。

這個模式隨處可見。買了一件洋裝,就需要與之搭配的新鞋和新耳環;購入一張沙發,就開始挑剔整個客廳的陳設;為孩子添了一個玩具,很快就發現自己把整套配件買齊了。這就是購物的連鎖反應。

許多人類行為都遵循這個循環。你常常根據自己剛剛做完的事,來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去浴室就會順便洗手、擦手,然後記起要把髒毛巾放進洗衣籃,於是把洗衣精寫進購物清單。沒有行為是獨自發生的,每個行為都成為觸發下一個行為的提示。

這有什麼重要?

建立新習慣時,可以讓行為的連結性為你所用。建立新習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找出自己目前的每日習慣,然後把新的行為堆疊上去。這就叫作「習慣堆疊」。

習慣堆疊是執行意向的一種特殊形式—不是將新習慣與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配對,而是讓新習慣與目前的習慣配對。

習慣堆疊的公式如下:

「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舉幾個例子:

■ 靜心:每天早上把咖啡倒入杯中之後,我會靜心一分鐘。

■ 運動:脫下上班的鞋子之後,我會立刻換上運動服。

■ 感恩:坐下來準備吃晚餐時,我會說出一件當天讓我心懷感激的事。

■ 婚姻:每晚上床睡覺時,我會給伴侶一個吻。

■ 安全:穿上跑鞋之後,我會發一則訊息給家人或朋友,告知他們我會去哪裡跑步、會跑多久。

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掌握基本架構之後,就能開始把小習慣串聯在一起,創造更大規模的堆疊。這讓你得以利用「一個行為導致下一個行為」的慣性—狄德羅效應的正面版本。

每天早晨的習慣堆疊可能類似這樣:

1.倒好咖啡之後,我會靜心六十秒。

2.靜心六十秒之後,我會寫下當日的待辦事項。

3.寫完待辦事項,我會立刻著手處理清單上的第一件事。

或者,想想晚間的習慣堆疊:

1.用完晚餐,我會直接把碗盤放進洗碗機。

2.放好碗盤之後,我會馬上擦拭流理臺。

3.清好流理臺之後,我會把明早要用的咖啡杯拿出來。

你也可以把新行為插入目前的例行事務中。比方說,你目前的早晨例行公事可能是:起床→整理床鋪→淋浴。假設你想要養成每天晚上多閱讀的習慣,就可以嘗試拓展你的習慣堆疊:起床→整理床鋪→放一本書在枕頭上→淋浴。這樣一來,每晚上床時就會有一本書躺在那裡等你享用。

一旦可以自在運用這一招,就能視情況所需,開發可以引導你的常用習慣堆疊<br />圖/pixabay
一旦可以自在運用這一招,就能視情況所需,開發可以引導你的常用習慣堆疊
圖/pixabay

一旦可以自在運用這一招,就能視情況所需,開發可以引導你的常用習慣堆疊:

■ 運動:看到樓梯時,我就不搭電梯,改走樓梯。

■ 社交技巧:走進一個派對時,我會向一個不認識的人介紹自己。

■ 財務:想要買的東西超過一百美元時,我會等二十四小時再做決定。

■ 健康飲食:可以決定餐點內容時,我永遠會先把蔬菜放進盤子。

■ 極簡生活:購入一樣新東西時,我會送出一樣舊東西(「一進一出原則」)。

■ 心情:電話響時,接聽之前我會先深呼吸、微笑。

■ 健忘:離開一個公共場所時,我會檢查桌面和椅子,確認自己沒有把任何物品留在那裡。

無論你是如何運用這項策略,成功創造習慣堆疊的祕訣,就是找到觸發行為的正確提示。不像執行意向確切指出做某個行為的時間與地點,習慣堆疊隱含時間與地點在其中。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的哪個時間與地點安插新習慣,影響很大。假如你想在晨間例行公事中加入靜心,但你每天早上都過得很混亂,小孩一直跑進房裡,那麼,這也許就不是恰當的時間與地點。要思考在什麼時段最容易成功,別要求自己在可能會被其他事情干擾的情況下執行新的習慣。

此外,提示出現的頻率也應該與你想要的習慣發生的頻率相同。希望養成一項每天進行的習慣,卻把它堆疊於只在週一發生的習慣上,這就不是個好選擇。

「多閱讀」或「健康飲食」之類的習慣是有價值的目標,但這些目標沒有提供何時行動、如何行動的指示。要盡量明確、清楚:關上門之後、刷完牙之後、在桌前坐下之後。明確是很重要的,新習慣與明確的提示連結得愈緊,採取行動的時間到來時,你愈有可能注意到。

行為改變的第一條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想要創造顯而易見的提示,並為何時何地採取行動做出清楚的計畫,執行意向與習慣堆疊是非常實用的策略。

明確是很重要的,新習慣與明確的提示連結得愈緊,採取行動的時間到來時,你愈有可能注意到。<br />圖/pixabay
明確是很重要的,新習慣與明確的提示連結得愈緊,採取行動的時間到來時,你愈有可能注意到。
圖/pixabay

本文摘自《原子習慣》,方智出版 2019/06/01 出版

【更多精選延伸閱讀↘↘↘】

。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

。走越多真能越長壽? 萬人參加4年實驗,有答案了!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健康橘 心理健康 張瀞文 生活習慣 生活態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