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1類致癌物,人類受到感染比率相當高。醫師表示,高達4到5成的台灣人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45歲以上族群的帶菌比例可能有7成之多;根據研究,帶菌者日後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帶菌者的5到6倍,民眾即使毫無症狀,至少在年過40歲後進行檢查,及早殺菌治療。
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口沫傳染,家人間近距離接觸或共用餐具均有可能發生傳染。根據研究,台灣人的帶菌比例約四4到5成,但因為感染後未必會出現不適症狀,因此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感染。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有可能造成慢性胃炎、胃萎縮、腸化生與胃癌風險,因此最好能及早發現感染,立即除之而後快。「研究顯示,帶菌者日後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帶菌者的5到6倍;帶菌者若進行殺菌治療,日後罹患胃癌的風險可降低5成」。
葉秉威表示,根據早年研究,45歲以上的台灣人帶菌比例可能有7成之多,因此建議年過40歲的民眾,即使無不適症狀均可透過「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方式檢驗是否帶菌。
「侵入性」檢查需要使用胃鏡伸入胃部,透過切片取出胃粘膜檢體作病理化驗,或者可將胃粘膜檢體拿去作尿素檢測,又或是直接抓出來作細菌培養。這類型檢查的優點是可明確分析菌株毒性與抗藥性,胃鏡檢查過程中也能同時觀察胃部是否有其他病變。
「非侵入性」則包括尿素呼氣檢查、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檢測、血清測試等,檢查起來相對簡單方便。前兩者準確率均高,而血清測試準確率相對較低,但它的優點是價錢便宜、較適合用於大規模篩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