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云/跟不負責任的父母和解
EQ很高、懂得情緒管理、能夠真正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鳳毛麟角,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過被父母有意無意傷害的經驗。有些人的人生功課特別多,家庭關係處理得不好,工作也一團糟,年輕時養不起孩子,到老也養不起自己,所以老了才想依賴子女。
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橋梁,也是我們這一生能量的源頭,因此就算父母沒能力盡到責任,我們還是要感恩父母這個源頭。當然孩子可以選擇不奉養不負責任的父母,就像某些父母也沒有好好養育孩子,只是一旦決定如此,就可能要面對自己因內疚而產生的困擾和不安。
如果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子女,老了卻反過來要求兒女孝順奉養,身為人子,應該學著覺察自己對父母感到不滿和生氣的原因,看清不滿和生氣的情緒其實是來自對父母的期待,例如希望父母能夠支持疼愛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不應該偏心等等。其實人會生氣往往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想法和期待落空所造成的結果,所以只要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和期待,自然就不會生氣。
比較好的方式是平心靜氣的跟父母溝通,了解父母當年所處的情境,試著去聽出父母話語裡的無奈和內疚。如果一味帶著憤怒和指責去溝通,父母就會強詞奪理,惱羞成怒。傾聽了父母的故事以後,我們可以帶著同理心,好好的表達自己內在所感受到的傷害、痛苦或難過,言語上要盡量平和,單純訴說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去指責他人的行為,例如告訴父母:「當我學習自己獨立生活時,我感到不安,也很害怕;當我辛苦工作養活自己時,我感到生氣和悲傷。」一旦自己的傷口和痛苦被看到與接受,我們的心自然就會釋懷了。但要謹記,在對方接受我們的故事,了解我們的感受之前,我們也要做到能夠接受對方的故事和感受,不要否定別人的感受或故事,因爲同一件事的發生,每個人的詮釋和記憶都不一樣,我們應該給予尊重,無需爭辯對錯。
如果您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沒有陪在他們身邊,甚至沒有盡到父母應盡的責任,當您年老時,真的不要理直氣壯的要求孩子回饋與奉養,或是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說法來逃避自己當年的錯誤。如果能好好的跟孩子道歉,承認自己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希望能夠有彌補的機會,也誠實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孩子願意伸出援手,重新搭親子之間的橋梁。
只要父母願意認錯,誠懇的表達自己的困境,大多數的孩子往往會幫忙,台灣是個很有愛的社會,連陌生人陷入困境都有很多善心人士主動協助,何況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千萬不要把孩子的孝心視為理所當然,尤其是曾經棄養過孩子的父母,無論當年是為了什麼理由離開。
家人之間能夠同理、傾聽和善意表達時,愛才會流動;愛能夠流動,我們的生命才會感到幸福、快樂、祥和。生命苦短,不要耗費時間在痛苦怨恨的回憶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彼此重新學習創造美好的關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許瑞云/我的頭好痛!
許瑞云/我的背好痛!
許瑞云/抗拒上學的孩子
許瑞云/心臟肥大無力
許瑞云/如何避免情殺?
許瑞云/小小孩的公園遊戲爭霸
許瑞云/關心不是監控
許瑞云/關係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許瑞云/腸躁症愈來愈嚴重怎麼辦?
許瑞云/我捨不得離開他…如何走過分手或離婚?
許瑞云/下一個男人會更好?
許瑞云/禪修體驗分享
許瑞云/所有我處不來的人 都是我不愛的自己
許瑞云/婆媳之戰
許瑞云/怎說「情緒不是我的」呢?
許瑞云/我覺得大家都在針對我
許瑞云/我討厭不夠好的自己
許瑞云/癌症病人一定要 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嗎?
許瑞云/愛的本質
許瑞云/因型施教
許瑞云/真正的自信
許瑞云/從內疚中釋放自己
許瑞云/以愛為名的自私
許瑞云/心放鬆了,就不會亂跳
許瑞云/生命劇本是可以改寫的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