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孝/摔倒了...手鐲斷人卻沒事,是手鐲擋災嗎?
老人家最怕跌倒,沒有防禦性的跌倒更是要命,輕則骨折,重則腦部或脊椎受創而危及生命。
輕則骨折 重則命危
仔細檢查及問診發現,這些老人家往往才上了公車,人都還沒有站穩,手也未握好固定的支撐物,重心處於相對不穩的狀態,司機卻突然踩了油門,加速往前開去,在反作用力拉扯下,他們當下往後跌倒,摔個四腳朝天。
在那一瞬間,如果老人家身手夠敏捷,立即順勢用手掌或手肘撐地,減緩著地的力道,頂多出現皮肉外傷及腫痛,或是腕骨及撓骨的骨折挫傷,還好治療。萬一身手不夠矯健,或是事情來得突然而來不及因應,不僅整個屁股會重重跌坐在公車地板上而傷及腰椎或薦椎,頭部也可能遭到強烈撞擊,傷勢就嚴重多了。
天冷包緊緊 摔傷增多
入冬後,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怕冷的老人家難免多穿些衣服,有人甚至把自己裹得像粽子似的,多少影響手腳施展空間,更易在公車上摔倒,被送到急診的個案也明顯多了不少。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家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肌力及反應力明顯下滑,跌倒風險高,這是無法改變的生理變化,只能無奈接受。我比較擔心的是沒有防禦性的跌倒,因為來得太過突然,沒有任何緩衝空間,頭部或軀幹和地面硬碰硬直接對撞,傷勢往往難以預料。
手鐲擋災 其實是手撐住
我們都說帶手鐲可以消災,不慎摔倒時,手鐲摔斷人卻相安沒事,因此要感謝手鐲的犧牲為我們擋住更大傷害。其實,真正要感謝的是我們的手,因為手伸出去撐住身體,提供了防禦性跌倒,防止身體和頭撞擊到地面或其他硬體產生重大傷害,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保住生命。
一摔腦死 年輕也別輕忽
老人家是跌倒的高危險群,不代表手腳俐落的年輕小伙子就沒有跌倒受創的風險。我就曾碰過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男生,有天在廚房拿放在架子上的玻璃罐,墊起腳尖卻怎麼也搆不著,於是搬張小板凳站了上去,雖順利拿到那瓶玻璃罐,卻因重心不穩而整個摔倒在地。
這本是常見的小意外,卻因他手上拿著玻璃罐,怕摔破了而牢牢握在手中,少了一隻手可以應變,整個人直挺挺地往後倒,腦袋直接撞到地板,當場摔得頭破血流,昏死過去。當他被緊急送到急診室時,已呈腦死狀態,即便立即動手術治療,預後也不好。
跌倒是頭部及脊椎創傷的好發原因,沒有防禦性的跌倒更是重中之重,不管老人家或年輕人,也不管在家或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防範,以免抱憾終生。

蔣永孝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1958年次的雙魚座男性,他長期致力研究腦外傷、腦血管疾病、腦瘤、巴金森氏症與神經再生醫學等領域,並渴望了解日新月異的所有醫學新知,長期為台灣神經外科及脊椎外科醫學深耕,每次都要旁邊同事好說歹說才要乖乖吃飯,常以雙魚式幽默鼓勵病人,認為其個性與心情會決定病情,快樂擁抱人生當下的每一秒,才是真正掌握幸福的關鍵。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