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冰如/記憶中的花椒香
花椒於我,也算是一種生命的印記。小時候,十歲以前在外婆家長大,外婆是道地的四川成都人,1949年跟著當軍人的外公來到台灣,大半輩子不能回鄉。但家鄉總在她的鍋碗瓢盆裡,辣椒是基本配備,我們小孩子最不解的是一粒粒滋味奇特的花椒,每回吃到嘴裡總是哇哇叫著討水喝,外婆就會笑嘻嘻的說:「有花椒才香。」
外婆廚房 那一碗「無聊的麵」
外婆也很愛自己做麻辣紅油,先備妥一大碗的花椒麵、辣椒麵(四川人稱香料磨成的粉為「麵」,所謂辣椒麵即是辣椒粉),再沖進熱騰騰的沸油,剎時整個屋裡屋外全是濃烈的椒麻香,嗆得我們小孩全往外跑。
剛做好紅油的那陣子,外婆常會隨手下一把白麵條,撒點蔥花、蒜末、香菜,拌點糖醋醬油,最後淋上一瓢紅滋滋的麻辣紅油,就能眉開眼笑的解決一餐。那時我和姊姊總會偷偷嘀咕:「這麼無聊的麵,到底是哪裡好吃?」
冬天裡 花椒鹽臘肉的香氣
後來,花椒的滋味傳到了媽媽手裡,每年冬天她總會先炒出大把的花椒鹽,細細的抹在一條條五花肉上,醃妥之後再高高掛起曬成臘肉,濃郁的香氣在冷洌的風裡久久不散。
如今我自己掌廚了,本來也不是那麼常用花椒入菜;直到前陣子,唸大學的女兒在外頭吃了飯回來說:「今天吃到一種紅油燃麵,裡面沒什麼料,但是那個紅油明好麻好香,我好喜歡那個椒麻味……」怎麼?外婆都過世二十多年了,這個從未見過外曾祖母的小孩,竟也愛吃當年外婆廚房那一碗「無聊的麵」?也迷戀那一股子奇特懾人的花椒香?
於是,來自外婆故鄉四川的大紅袍花椒,走進我的廚房,小時候的記憶全翻了出來。外婆炒過的、媽媽醃過的、女兒想吃的,一樣一樣慢慢實驗;也許有一些不是那麼道地,有一些被改造了新的樣貌,但一家四代的傳承心意和花椒基因,已是最好的調味,花椒的餘香會一直一直飄下去……
麻辣雞丁

材料:
去骨雞腿肉300-400公克、小黃瓜兩條,蔥、蒜適量調味料:
花椒粒1小匙、乾辣椒數根、醬油膏(或蠔油)、米酒、太白粉作法:
1.雞肉切成2公分的丁狀,黃瓜切滾刀塊,蒜切片,蔥切小段。
2.切好的雞肉拌入醬油(或蠔油)、米酒、少許大白粉備用;鍋燒熱,加油一碗,油熱後,下雞丁略炸半分鐘即撈起。
3.鍋中餘油倒出,利用鍋底殘留的一點點油,小火爆香花椒粒、乾辣椒和蒜片,等香氣出來後,倒入黃瓜、雞丁,中大火拌炒(過程中憤防鍋底太乾易焦,可加少許稀釋過的醬油糖水)。
4.最後撒上蔥段,稍稍拌炒即可起鍋。
TIP:
若嫌麻煩,雞丁也可以不炸,就用中火先煸出雞油再炒,但太白粉只要加微微一點即可,否則會炒出一鍋黏糊糊的雞丁。起鍋前也可淋入一小匙番茄醬,有增色增甜的效果。醋溜土豆絲

材料:
馬鈴薯2個調味料:
清醋(勿用烏醋等有顏色的醋)、鹽、花椒粒1小匙、乾辣椒數根作法:
1.馬鈴薯去皮,切成0.3-0.5公分細絲。乾辣椒切成2公分的小段。
2.馬鈴薯絲泡入水中,靜置5分鐘後沖水瀝乾,重覆三次直至水清無澱粉質。
3.起油鍋,小火爆香花椒粒、乾辣椒。
4.花椒香味出來後,轉大火倒入馬鈴薯絲快炒,再沿鍋邊淋醋,嗆出醋的酸香,最後加鹽起鍋。
TIP:
土豆是馬鈴薯在大陸的名稱。這道菜講究馬鈴薯絲的爽脆,所以泡水瀝乾的過程不可少,再配合大火快炒,就能創造酸麻香脆的口感,放涼了吃更可口。椒鹽酒香雞

材料:
雞腿2、3支(不含上方的腿排)、蔥薑適量調味料:
花椒粉、鹽、紹興酒(也可用米酒、高粱或其他黃酒代替)作法:
1.把花椒粉、鹽各一小匙,倒入炒菜鍋,不加油,直接以小火乾炒,炒出香氣即熄火備用。
2.取雞腿先置於保鮮盒,均勻塗抹做法1的花椒鹽,並為雞腿按摩一下,再淋上一小匙紹興酒,加上蔥薑片,稍稍拌勻。
3.把整盒醃漬妥的生雞腿收進冰箱,冷藏一兩天後,放入電鍋蒸熟(外鍋約加2杯水)即可。
TIP:
這其實是簡易版的臘雞腿,若後續再加上日曬和煙熏,就臘味十足。用電鍋煮飯時,醃好的生雞腿若放進內鍋和生米一起煮,可以煮出一鍋香噴噴的炊飯。紅油黃瓜涼皮

材料:
小黃瓜3條、涼粉皮一張,蔥花蒜末香菜少許調味料:
糖、醋、醬油、香油、椒麻紅油作法:
1.小黃瓜切滾刀塊或長條狀,粉皮切條狀,備用。
2.小黃瓜加鹽、糖少許略拌,靜置20~30分鐘後會出水,瀝去水分。
3.把全部調味料、蔥花蒜末香菜一起拌入小黃瓜和粉皮,即可。
TIP:
涼拌小黃瓜先用糖鹽醃漬去水,可去除瓜皮澀味,也比較容易入味。相同的醬料也可拌小餛飩,撒點花生粉做成紅油抄手;也可蔥蒜磨成泥,再加一點芝麻醬、花生醬,淋在白切雞肉上就是口水雞。椒麻紅油

材料:
花椒粒一大匙、辣椒粉一大匙、食用油一飯碗做法:
1.花椒粒磨碎,約芝麻粒大小。
2.花椒粉、辣椒粉,倒入擦乾的炒菜鍋,不必加油,直接以小火乾炒,炒出香氣後,取出倒在瓷碗中備用。
4.把熱油倒入做法2的瓷碗中,再立刻用盤子或蓋子,蓋住碗口,可以悶住椒麻香氣留在油中。放涼後裝入玻璃瓶即可。
TIP:
花椒、辣椒的比例可以微調,嗜辣的人可多放一點辣椒粉;花椒如果選用味道特濃的大紅袍,就可以少放一點,以免太麻。今日達人╱邵冰如
原是新聞工作者,沒什麼專長,就是愛在廚房做實驗。喜歡料理,因為療癒。試圖在鍋盤刀鏟、魚蔬肉果中,實現夢想,找到人生的新價值。

邵冰如
原是新聞工作者,喜歡料理,因為療癒,愛在廚房做實驗,與家人朋友分享家常料理。
數月前離開新聞圈,決心投入專業料理生涯,考上中餐技術士證照,取得廚師證,進入日式連鎖餐飲店工作,展開探索與學習的旅程。
轉換跑道,一切歸零,新聞人淡出,料理人出發;但求在鍋盤刀鑊、魚蔬肉果中,實現夢想,找到人生下半場的新價值。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邵冰如/今夜來盤牛肉
邵冰如/市場裡的哲學「雞」
邵冰如/那些年 無肉不歡的時光
邵冰如/有魚的餐桌
邵冰如/醬汁實驗 來場調味的冒險
邵冰如/簡易工序 單純調味 照見初心的料理
邵冰如/蛋料理 遇見尋常幸福味
【影音】邵冰如/什錦燒飯糰 飯糰的日式口味
【影音】邵冰如/香菇雞翅 創造新菜色不一定大費周章
邵冰如/下廚別逞強 讓小家電上場
【影音】邵冰如/泡菜炒牛肉 重口味也有清淡吃法
【影音】邵冰如/鮮蔬乳酪菇菇艇 食材回報的豐美滋味
【影音】邵冰如/炒米粉 誰說便當是主配菜加白飯
【影音】邵冰如/咖哩雞 兒時回憶的好滋味
【影音】邵冰如/棉花糖核桃法國吐司 「剩食」的華麗變身
【影音】邵冰如/薑汁燒肉 深夜食堂的快速料理
【影音】邵冰如/三杯雞腿排 雞皮向下的美味
【影音】邵冰如/馬鈴薯燉肉 日式家常暖滋味
【影音】邵冰如/吃自家手做便當 是小小的幸福
邵冰如/一袋絞肉 真心回報好滋味
邵冰如/砂鍋 會呼吸的料理
邵冰如/從配角到主角 來場華麗的米飯實驗
邵冰如/大眾食堂的家常味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