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吳佳璇

吳佳璇/讓植物陪伴你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吳佳璇醫師的父親失智確診後,參加延緩退化的瑞智學堂,開始不時帶回各種作品。圖/吳佳璇提供
吳佳璇醫師的父親失智確診後,參加延緩退化的瑞智學堂,開始不時帶回各種作品。圖/吳佳璇提供

聽健康

00:00/00:00

八年前父親失智確診,我為他報名參加延緩退化的瑞智學堂,開始不時帶回各種作品--------有時是八開大小的蠟筆畫或水彩畫(見圖),有時則是手工裝飾的小盆栽、押花點綴的相框,或是用紅豆、黃豆、綠豆等不同顏色、觸感的豆子層層填入長型玻璃罐--------隨手擱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愛裝飾。

父親上學時間我必須工作,無緣觀察他手作時的反應,但我明白,這些活動無非是運用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的原理,透過繪畫與植物的生命力,還有植物帶來的五感刺激,改善與調和病人的身、心、靈。

近二十年來,台灣的園藝治療廣泛運用於失智、安寧、精神照護等醫療場域,以及社區長照、特殊教育和矯正機構。由於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片葉子、一個盆栽,都可做為啟動心靈綠廊道的密碼,通往內心的高山流水,亦可說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植物雖不會說話,但也不會拒絕任何人,各個族群都可以透過植物連結,帶出個人的情志。即便是監獄裡刺龍刺虎的受刑人,都可能因為母親節前夕園療課程的一朵康乃馨,觸動深層的情緒。

現代人生活,有越來越集中都市水泥叢林的傾向,初聞園藝治療,常反射性問治療師:像我這樣的黑手指,種什麼死什麼,如何從植物得到療癒?聰明的讀者,其實已從前文發現,園藝治療不僅止於栽種植物。但人們基於喜愛,加上銷售人員極盡鼓吹能事,確實常從花店、花市帶回各式各樣的盆栽,毫不考慮居住處所通風、日照等物理條件。韓國植物學家申惠雨就提醒這些所謂的「黑手指」,市售盆栽幾乎都長在水土不服的環境中,因為它們多是來自熱帶,甚至沙漠地區的原生植物,由於葉片美麗,被包裝成觀葉植物販售。一頭熱買回家,加上欠缺植物基礎知識,就可能發生例如日照不足生長遲緩,甚至冬天把植物放在陽台凍死的悲劇。

不甘於植物分類學博士的學院角色,申惠雨在首爾一處社區複合文化空間,開設了「植物諮商室」,歡迎社區大小朋友前來,聊任何有關植物的事。她整理對話,發現談話的主題常常朝向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例如生活中的煩惱分享與尋找人生答案。

申惠雨不諱言,前來諮商的社區鄰居認識了植物,她卻從形形色色的諮商者身上學到人生。不同於一般心理諮商,談話之餘,植物學家會安排一段一起觀察植物的時間,我相信許多「心內話」,就是透過植物,在這段難以形諸筆墨的時間形成「超展開」,像是因為採集,植物學家在原生地見過美麗的植物,決定不在家裡養植物,因為她不想身心受到栽種植物的束縛。

不過,歷經三年的新冠疫情,許多植物愛好者,甚至專業的園藝治療師都發現,無論是農場或陽台上栽種的保健植物或野草,甚至是向陽的案前擺上數個盆栽,都是進入心靈、通往自然的綠廊道。進一步運用花供、食養等生活中的小小儀式,人與自然,不知不覺間恢復默契,心便安住下來。「以前,感覺我在照顧植物,疫情中,卻是植物接住了我」,這是台灣園藝治療開拓者黃盛璘老師的肺腑之言。

【延伸讀物】

《園療師的青草生活360度》一卷文化╱2022

《鄰居的植物諮商室》先覺文化╱2023

藝術治療 園藝 吳佳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