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吳佳璇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示意圖
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經過去年夏天的三級警戒,今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又蠢蠢欲動。除了特殊案例,多數門診病人已不像過去兩年,心情隨著疫情劇烈跌宕。

「公司又開始分組,我也跟著吃不下。」小卉一進診間,開門見山說道。

身為家中長女,小卉入社會就被父母灌輸:照顧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弟弟,是她一輩子責無旁貸的任務。問題是,大學因發病肄業的弟弟近10年都沒治療,不時半夜發脾氣,狂敲小卉房門,甚至打傷媽媽好幾次。

小卉是乖乖女,雖然有穩定收入,卻沒離開過家,「爸媽要被打死了怎麼辦」,她苦笑回應。

「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小卉初次求診,就是和交往超過10年的男友分手半年走不出來。並不是男友不願接納小卉有個麻煩的「拖油瓶」,是她自己卻步,「我怎能那麼自私把家庭的不幸帶給別人。」分分合合,男友終於離去。

為了逃避弟弟的干擾,小卉是公司最配合加班的員工。就連我發覺無法改變她的家庭狀態,也只能鼓勵增加休閒活動,擴大社會參與。

一切努力因疫情打回原形,甚至更加惡化。她又好面子,不想用弟弟有病的理由,請求主管特許天天進公司。在家上班,成天聽弟弟和幻聽的超現實對話,小卉不寒而慄,「只能全身緊繃鎖在房間…」

好不容易疫情緩和,瑜伽課和讀書會漸漸恢復,我也順勢調降藥物劑量。不料變種病毒入侵,小卉有如驚弓之鳥。

「疫情還沒燒進雙北,一切活動照舊,我也得準備讀書會。對了,醫師有推薦書單嗎?」

「妳有沒有看過去年底才出版的《隱谷路》?」

見小卉搖頭,我繼續說道,這本書是報導文學傑作。描述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12個小孩的蓋爾文家族,包含老大共6個兒子,青春期後精神病反覆發作的真實故事。父母疲於應付他們層出不窮的麻煩,以至於無法關照其他孩子被欺負、遭雙親忽略產生的各種情緒,還有眼看手足一個個倒下的恐懼。

「比我家還慘!不過,一家6個有病,基因鐵定出問題。」小卉喃喃自語。

蓋爾文家的遭遇,同時反映社會如何看待精神病人。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咸認為病因在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養問題,不難想見夫婦默默背負多少壓力與愧疚。當80年代學者們開始透過家族研究,了解基因對精神疾病的影響,當然不會漏掉蓋爾文家族。也因為他們及許多受苦家庭的貢獻,科學家逐漸掌握關鍵基因。一生背負孩子生病原罪的母親,生前接受專訪,作者感覺當時已90高齡的她如釋重負,因為悲劇始於基因

小卉其實有個么妹,青春期適逢弟弟發病,便以嚴重叛逆抗議父母的忽略,不到20奉子成婚,幾乎不與原生家庭連絡。換言之,小卉有個念國三的外甥。「我想再問一個問題,蓋爾文家沒生病的孩子有結婚嗎?他們敢不敢生下一代?」

「其他六個都結婚了,下一代也很健康。」我笑自己「劇透」太多,強調思覺失調症是基因與環境不良互動的結果,「妳這個大姊,就別為妹妹與外甥太操心。」

【延伸閱讀 】

《隱谷路》羅伯特‧科爾克著,黃佳瑜譯╱麥田出版,2021

《走過愛的蠻荒》文國士著╱寶瓶出版,2019

《他想要月亮》咪咪‧貝爾德、意芙‧克萊斯頓著,洪慧芳譯╱究竟出版,2017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吳佳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