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照護/長者咀嚼功能維持正常 有助延緩失智
台灣的銀髮海嘯來襲,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高達460萬人。預防勝於治療,口腔健康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研究發現,強化咀嚼及吞嚥能力,可以延緩失智,更是重要的防老關鍵。
常見銀髮族有失智、失能、認知功能障礙、吸入性肺炎等四大疾病威脅。其實只要做到「均衡飲食攝取、餐後口腔清潔、勤做健口操、鍛鍊咀嚼力」,並持之以恆,不僅可以防老,並且有效降低失智等問題的發生率,促進健康生活的延續。
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團隊曾發表咀嚼能力與大腦灰質關聯性的研究,並榮獲2018年世界牙醫學研究學會的老年研究論文比賽首獎。此研究發現,只要把牙齒保持好、咀嚼功能維持好,就能減緩腦中灰質退化速率,延緩失智症發生。
國外許多研究顯示,咀嚼能力較差的人,認知功能也較差,甚至容易出現沮喪等情緒問題,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
據統計,每個人平均一天正常咀嚼的時間大約是9分半,但隨著年齡增長,就需要更長的咀嚼時間,才能確保咀嚼及吞嚥的功能不會快速退化。
每天的飲食是維持銀髮族健康的關鍵,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牙齒狀況不好或是裝了假牙,往往只吃軟的、流質食物,長期下來,容易因飲食不均衡、咀嚼能力降低,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建議牙齒狀況不佳或戴假牙的人,應該要訓練、維持口腔的咀嚼功能。像核桃、毛豆都是營養價值高又不會太軟的食物,適合每日攝取;牙齒狀況還不錯的人,偶爾則可以嚼食口香糖,也是一種輔助鍛鍊咀嚼肌群的方式,每次咀嚼10至15分鐘即可。
口腔內咀嚼肌的訓練,建議從青壯年時期就持續性的進行,愈早開始愈好,成效愈明顯。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等電梯的時間,一天3次、每次3分鐘做口腔健康操,隨時隨地都能做。
簡單的動作就能鍛鍊咀嚼肌群,延緩失智的發生,還能防止嗆咳與幫助維持唾液分泌及吞嚥功能。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精神行為/你可能不知道:失智症患者的長期記憶有時比正常人還好
初臨失智/兵荒馬亂新手照護期 最需要知識分享
外出旅遊/過年帶失智長輩出遊 安心玩有技巧
生活照護/一直問失智者「我是誰」、「他是誰」? 6個NG行為別再做了
生活照護/暖暖包當調理包 失智長者誤食鐵砂
生活照護/健康存摺APP再升級 3月起放寬親屬查詢
精神行為/長輩見鬼?該看醫師而非法師
生活照護/失智照護應進階訓練 實作認證
生活照護/失智者易中暑 留意家中長者是否有3項危險因子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投其所好 70歲爺爺下棋無敵手
溝通技巧/高齡門診最愛問:失智症者跳針問話 溝通有3招
精神行為/陰雨日照少、失智易激躁 醫師建議照顧者這些雨天備案
精神行為/陰雨綿綿 失智者更需正常社交作息
延緩退化/認知刺激延緩病情 79歲美枝阿姨 「沒時間」失智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長者 注意生活起居5面向
生活照護/失智者多疑 照顧宜「順勢而為」
飲食照護/失智患者怎麼吃才安心? 3準則提升飲食品質
生活照護/保護失智者3招 友善靠你我
生活照護/一周內三失智長者中暑 醫籲家屬應留意三危險因子
延緩退化/長輩怕染疫長期窩在家中 我國失智時鐘速度恐加快
生活照護/玩好玩、吃好吃 失智長者過好年8秘訣
延緩退化/失智早期確診不易 醫籲精準診斷工具可幫忙
精神行為/每到傍晚就焦躁易怒?失智者的「日落症候群」有解方
飲食照護/吞嚥困難長輩 中秋這樣好好吃
延緩退化/醫:育兒、園藝 可延緩失智
生活照護/失智嬤誤吞別針 尖針插胃壁釀胃出血
飲食照護/不愛喝水有解!英國男子發明「彩色果凍水」 邊吃邊玩還能防脫水
精神行為/無人加害,卻有人受傷?失智後勾起的是深沈的痛苦
延緩退化/失智 日常生活幫忙復健
延緩退化/失智爺超商賣咖啡 找回心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