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喔!今天衛生紙特價。」南投縣埔基護理之家內傳出陣陣叫賣聲,循聲望去,年逾八旬的阿珠嬤坐在源興柑仔店吆喝著,院友都叫她老闆娘,她也是住院10年的老院友。
埔基護理長黃世馨說,阿珠嬤因兒子早逝與丈夫相偕住進護理之家,5年前丈夫過世後,失智急遽惡化,忘了夫兒離世,總盼著他們來看她,想著自己以前賣雜貨就吵著要顧店。為轉移她生活重心,幫她設間小店,院民全成了她的顧客。
黃世馨指出,院內部分院友罹患失智或憂鬱症,為協助復健且增進社交,院方依其過往記憶,營造類似環境,讓住民發揮專長照料管理,從中找到自信,因此院內不僅有柑仔店,還有香菇寮。
「源興柑仔店」斜對角就是「大箍香菇寮」,香菇採太空包種植,從袖珍菇到杏鮑菇應有盡有。菇寮主人、62歲的阿河叔說,以前在珠仔山種松茸和段木香菇,種菇考不倒他;講到香菇侃侃而談的他,看不出曾罹患憂鬱症。
黃世馨說,阿河叔自從有了菇菇天地,心房大開,天天栽菇和採收,還教大家噴水。豐收時讓院友加菜,也讓失智長者拿去叫賣,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
埔基營造的雜貨店和香菇寮方式,類似荷蘭專門收容失智長者的養老樂園「侯格威村」。黃世馨表示,不逼著失智院友看現在,反而從瞭解其記憶和專長帶他們找過去,且將場域拉到人多處促進社交,在買賣或栽種過程中,讓他們彷彿回到過去,更透過勞動找回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期間須走動和動腦都是復健,可有效減緩退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