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首度發現,民眾接受電腦斷層造影CT、磁振造影(MRI)使用到的顯影劑與失智症有關。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說明,研究團隊發現,曾暴露顯影劑者,10年、15年長期下來,發生失智症的風險多達2倍,其中又以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最高,高達4.6倍。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說,研究團隊以健保資料庫大數據分析,對比2001年起30歲以上收案10年內用過、沒用過顯影劑發生失智症的情形,初步發現顯影劑暴露與失智症有關,但近一步分析時,因族群數太少,不容易看到。
吳明儒指出,過去腎臟病研究證實顯影劑可能傷害腎臟,尤其短時間重複暴露傷害更大,急性腎損傷是二周內比較容易發生。但失智症發生並非一個月、二個月,是長期風險增加的趨勢,罹失智症可能10年下來不到5%,但以全台灣計算,風險是高的。
吳明儒說明,失智症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其中血管性失智症因血管較易受顯影劑影響造成損傷,顯影劑風險高達4.6倍。顯影劑也是危險因子,因此建議減少非必要的檢查,該檢查若使用顯影劑,除了不能大量喝水的病患外,檢查後在6到8小時補充1000到1200CC的水份,減少顯影劑在體內殘留時間;也可以和醫師多溝通、了解有無檢查必要,若有替代方案,就不急著做顯影劑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