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戒菸吧!長期吸菸 肺部也會遭輻射侵蝕
今天丁香醫生向大家推荐一個非常有趣的影片。
這個叫Veritasium的頻道,是一檔英文的科教頻道,在YouTube非常火。創辦人Derek Muller是一個物理學家。
今天,先讓我們跟著他,一起探尋全球輻射量最高的地方。
測量輻射的工具和單位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如X光)和非電離輻射(如手機、微波爐),這裡測量的是電離輻射。
蓋革計數器是用於測量電離輻射的經典工具,它的測量單位是西弗(Sieverts)。
醫生需要關心的是,如果有人一次性受到的輻射超過2西弗,就可能立馬歸天了……
蓋革計數器能有效識別電離輻射,並不會在手機、微波爐旁邊報警。
為了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用單位面積內的香蕉數量表達輻射強度。
之所以選香蕉,是因為香蕉富含鉀元素,天然鉀當中約有0.0117% 的放射性鉀——鉀40,而鉀40的半衰期長達12億5千萬年(地球壽命為45億年)。
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約0.1微西弗的輻射,這是1西弗的千萬分之一。也就是說,想要一次達到2西弗的致命強度的輻射,你只要一次性吃下去兩千萬隻香蕉(並且不撐死)就能達到了。
引述事實查核中心網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兼主任林明賢指出:香蕉確實有微量輻射,它是透過天然放射性核種「鉀-40」所產生。「鉀-40」是來自鉀離子的天然輻射,半衰期為1.28×109年,它在每個人體內都有,土壤、建材及很多食物也富含「鉀-40」。人類在演化中已對這種自然界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攝食香蕉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那麼,我們說的高輻射地區,輻射量到底有多高呢?
只要你在地球上,就避不開輻射
因為水、土壤、岩石、空氣,甚至是大氣以外都有電離輻射,因此可以說,我們是無法避開電離輻射的。
要談到世界上輻射之「最」,除了單位以外,當然還要考慮參照。
在一般日常生活裡,我們可以把這種無法避免的輻射量,看做是一個參考的背景數據(也叫本底數據)。全世界的天然輻射本底水平為0.1~0.2微西弗/小時,可以大概地看成——2根香蕉。
以這個本底作為參照,我們來看看大家認為的高輻射地區,到底是怎麼樣的。
1. 日本廣島
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這個圓頂上空約600米的地方爆炸,並直接炸毀了整個城市。
70 年後的今天,這裡的輻射強度為每小時0.3微西弗,換算為香蕉的話,大概是——3根。
2. 居禮夫人實驗室
可能我們從小就認識居禮夫人和她的偉大的實驗了,但是,她的辦公室你見過嗎?
居禮夫人的實驗室裡,還有部分地方輻射劑量很高,比如……門把手和椅背。這些地方我們還是可以檢測到α粒子。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在她完成實驗後,可能會過來打開門,然後拉開椅子坐下,這些地方,現在都被記錄下來了。
這些地方的輻射量,是本底水平的大概十倍左右,換算為香蕉的話,大概是——15根。
3. 捷克,世界上第一個鈾礦
捷克有全世界首個發現鈾元素(一種放射性元素)的礦井。瑪麗•居禮夫人研究所用的素材,也是來自於這裡。
現在,這個鈾礦已經開採殆盡,僅有一些微量的鈾成分,能在紫外光照射下發出熒熒的光。
儘管如此,鈾礦的輻射水平,仍然只有一般本底水平的10倍左右,換算為香蕉的話,大概是——17根。
4. 美國,核爆炸試驗場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Trinity炸彈試驗場,這是世界上首個原子彈爆炸試驗場。
當時整片地區都被原子彈釋放的巨大能量所移平,而溫度之高,甚至將地上的沙子都熱熔成綠色的玻璃樣的小石子。
這些特殊的石子全世界只有這個地方會出現,因此,這些特殊的礦石,甚至用了這個地方Trinitite來命名。
這些見證核爆試驗的小石頭,輻射強度大概是——21根香蕉。
5. 飛行中的飛機
到前一個測量地點為止,我們測的地方多多少少都和實驗有關係。
但有一個地方大家都沒有想到,即飛行中的飛機,這個地方的輻射強度也是非常高的。
原來,當飛機上升得越高,保護我們的空氣層就越稀薄,因此,我們在飛機中接受到的輻射劑量就越高。
在飛機中,到33000英尺的時候,輻射的強度大概是2微西弗/ 小時。當高度更高,更接近地球兩極的時候,這種輻射的強度就更高了,最高可以達到3微西弗/小時。
6. 車諾比核電站
車諾比核電站在1986年4月26日爆炸。當時反應堆內部,產生了極高的熱量,將核電廠的整片屋頂轟飛,放射性同位素隨粉塵進入空氣,吹向了整個歐洲。
在事故發生的數年內,這片土地上多達數米的表層泥土被剷走,運到更偏遠的地方深埋。所以,即使到這裡測量輻射數據,一時半會也沒有太大的危險。
即便如此,在這裡停留一小時,也有5微西弗的輻射量,跟接受一次牙科X光檢查所受到的輻射量是一樣的,大約可以看成50根香蕉。
7. 日本福島隔離區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宮城縣以東的外海,發生了強度達9.0級的地震,同時引起了強烈的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一系列的設備損毀、堆芯熔毀、輻射釋放等事件。
該系列事件被人們認為是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最嚴重的輻射事件。
為了避免輻射造成居民的健康受損,日本內閣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發布緊急避難指示,要求福島核電站周邊10公里內的居民立刻疏散。
這次事故和車諾比核電廠相比還是要輕一些的,有傳這次事故的輻射量僅為車諾比事故的10%。處理輻射問題的手段一樣,他們清除輻射的主要方法,是需要把淺層泥土收集並且埋藏起來。
但因為時間短,衰變少,因此,輻射量依然在5~10微西弗/ 小時左右,那麼在福島待一小時的輻射量,大約是——100根香蕉。
8. 普里皮亞特醫院的地下室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普利皮亞特醫院,這個醫院如今已經被廢棄,蔓蔓枝枝的野生灌木已經把進入醫院的路封上。
這個醫院最後一次提供服務距離現在已經足足30年了,而上次他們接待的病人,全都是車諾比核事故中撲滅火災的消防員。
在這個醫院的地下室,藏著消防員們當時脫下的救火服,因為這些防火服統統被嚴重污染,於是它們便被深藏在這個廢棄的醫院中了。
就在門外,已經能記錄到500微西弗/ 小時的輻射強度了,進了門,這個數據飆升到1500微西弗,如果換算成香蕉的話……對不起,數不過來了。
對的,這是地球上輻射最強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待上一小時,就會接受到2000微西弗的輻射量,對比起自然本底輻射量,這可是能抵上一整年!
但是,這還不是輻射量最高的地方!讓我們前往終極目標!
9. 最後一站
一次CT掃描會接受7000微西弗的輻射強度;而據估計,福島周圍居民一生會受到10000微西弗的輻射;如果從事輻射相關工作的工人,平均每年會受到50000微西弗的輻射;當然,因為外太空的輻射毫無阻擋,因此在空間站執勤的宇航員,半年內會接受到80000 微西弗的輻射。
但是,受到電離輻射最多的,還不是他們……而是……煙民!
因為香煙內具有放射性的釙和鉛,因此,每一位煙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160000微西弗的輻射!
事實查核中心網站指出,人體對輻射都有一定耐受量,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人體器官也會透過新陳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但長期吸菸所累積的輻射,對身體確實有負面影響。不過,吸菸最主要的致癌因子是自由基,輻射僅是次要因素。體外輻射與體內輻射無法相提並論,將天然輻射與核災事故的輻射相比也不恰當。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輻射介紹手冊指出,每天30支菸,一年累計的輻射劑量約為13毫西弗,並非160000微西弗(即160毫西弗)。美國放射防護與度量委員會於2009年再次針對美國民眾進行國民劑量調查,所出版之160號報告中,採用最新的劑量評估模式與參數,推估一天抽20根菸的年劑量已下修為360微西弗(0.36毫西弗)。
如果還是用香蕉來做比較,上圖裡面最小的框框是我們平均每人受到輻射本底數據,那煙民每年自內而外受到的輻射量就是最外的那個框框哦。
好了,下次如果有人問起你,做放射性檢查的危害的時候,請你告訴他們的同時,也告訴他們這件事:吸煙者的肺受到的輻射如此之大!真的擔心輻射,請先戒菸吧。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不抽菸會罹肺癌?空汙、油煙、家族病史也是罹癌因子 低劑量CT篩檢及早發現病灶,減死亡風險!
打玻尿酸能捐血嗎?最近做過健檢能捐嗎?專家解析可捐及不適合捐的情況
為何人在放空時反而常能出現絕妙想法?大腦3種模式,「離線網路」時做的工作最有趣
老年族群必看!主動脈瓣膜狹窄嚴重恐猝死 醫:新型生物瓣膜可望突破使用年限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醫: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引起「陣發性聽覺症候群」
巴戈胰臟癌逝/五年存活率不到5% 為何胰臟癌成無聲殺手?
下腹悶痛半年 拉肚子血便…35歲罹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感冒頭眩暈,原來併發中耳炎 醫:4個原因引起, 老人、三高者眩暈小心中風!
良性腫瘤甲狀腺結節會惡化嗎? 醫:治療方式有3種選擇,但沒有口服藥
聞不到香味,吃不出食物好壞? 醫:當心「嗅覺失靈」可能是疾病警訊!
82歲阿嬤切除甲狀腺腫瘤! 透過「精準麻醉」 術後恢復較快、不會惡心嘔吐
聽見「啵啵啵」,當心是搏動性耳鳴! 醫:發生原因有4種,這些方法可診斷治療
拔牙、植牙後,常聞到腥臭味跟鼻涕倒流咳嗽 當心罹患「齒源性鼻竇炎」
長期倦怠、夜晚盜汗、體重減輕,別輕忽! 當心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70歲婦人切膽囊卻術後腸粘連,接受三次腹壁修補術還是沒治好! 醫師靠「這招」讓她減少疝氣復發
苦等第二劑卻一直打不到,擔心疫苗保護失效? 研究顯示「這種疫苗」第一劑效力撐最久!
什麼是暈針?當「暈針」發生時如何處理、如何避免暈針的發生
惱人耳鳴,戴助聽器可有效緩解! 醫師詳解耳鳴的種類
運動傷害先冰敷? 當心適得其反,阻礙肌肉自體修復傷口難癒!
新藥須經審核 才能臨床試驗
「惱人的果蠅」揭開人類遺傳學研究 孵育出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與科學家
呼吸困難要當心! 醫:4類疾病為常見症狀,重則有生命威脅
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
CAR-T療法須申請 要價不菲
透過CAR-T細胞治療「救自己」,生出抗癌解藥 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
眼壓不高為何也有青光眼? 眼科醫師教你如何早期診斷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女畫家長年為牙疾所苦,無法享受美食開口大笑 牙醫透過「這招」讓她重展笑顏
按摩師傅靠手吃飯卻得了職業病 腕隧道症候群靠這招治癒!
猜你喜歡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