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科普好健康

誤會大了!憂鬱症才不只是心情不好

醫師表示,憂鬱症患者若曾經歷四天以上情緒、體力亢奮、說話聲量大等,就要懷疑可能不是單純的憂鬱症。
醫師表示,憂鬱症患者若曾經歷四天以上情緒、體力亢奮、說話聲量大等,就要懷疑可能不是單純的憂鬱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 WHO 2015年的統計,全球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Depressive disorder,Melancholia)人口估計有三億兩千兩百萬人,約莫每二十三個人裡,可能是一個班級或是一個部門,就有一人罹患憂鬱症。它甚至和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同為「WHO 死亡與疾病負擔統計」中的主要原因之一。YouTube頻道「Who Una」PO出一段影片,破解大家對憂鬱症的疑問。

憂鬱症只是心情不好?

很多人認為「心情」與意識、想像相同,是可以自由控制的虛擬事物。它既不會發燒、頭痛,只是看起來心情不好的疾病,會有這麼嚴重的影響力呢?

其實「心情不好」只是憂鬱症的其中一個症狀,憂鬱症患者還會喪失興趣與愉悅感、認為自己毫無價值、思考力與專注力下降、體重劇烈變化、嗜睡、無精打采、失眠、焦慮或是喪失執行日常事項的能力(吃飯、洗澡、換衣服等等),甚至反覆想像、計畫死亡,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呢?

除了負面思考方式、經歷重大變故或是長期處於負面環境中等心理及社會環境因素外,生理因素也占了很大的一環。心情及身體功能與大腦運作息息相關,犒賞系統活動下降,做自己喜歡的事會失去快樂;前額葉皮質活動下降,則會造成判斷力下降、衝動上升;特定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失調),除了感受快了的功能停擺外,還可能影響睡眠、食慾、行為、認知或是壓力回應等多個功能。身體是個龐大且複雜的協作平衡系統,若有一點失衡,就可能引發許多症狀,多數時間身體會努力恢復平衡,但若有多個大力破壞平衡的因素,造成身體無法負荷時,就需要就醫協助。

根據董氏基金會近年來的調查,在台灣每十個成年與每七個青少年中,分別有一人明顯有憂鬱症情緒需要協助,但是常常因為周遭或自己對疾病不了解,以及嚴重的污名與迷思,選擇獨自承受身體長期失衡的折磨,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

面對攸關性命的事 我們永遠都不該放棄

當你發現身旁可能有憂鬱症的患者,請向前去關心他,也許他因為疾病把你推開,但可以給他一點時間,敞開心胸、聽取他的想法、一起討論,讓他感受自己非一個人,更讓他了解,生病時尋求親友、醫師的協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許對抗憂鬱症不容易,但面對攸關性命的事,誰都不可以放棄。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憂鬱症 惡性腫瘤 心血管疾病 血清素 發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