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科技再進步 問診還是第一步
在醫院值班的夜晚,一群醫學生圍著一張胸部X光片,病人有肺部惡性腫瘤,X光片右下肺呈現不明原因的發炎。這群學生討論發炎的各種可能,包括肺腫瘤浸潤、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炎等,其中一位向我求救:「學長,請教發炎是甚麼原因?」
我看了一眼,發現單憑X光片難以下診斷,因為病人呼吸太快、躺在床上照X光,肺的下半部擠在一起,另外,發炎區域和肺腫瘤在X光片上位置重疊難以區分,病患因長期吸菸造成肺部慢性纖維化,使得診斷難度大幅提高。
我問:「病人有什麼症狀?」其中一位說:「病人住院中第一次發燒,安排胸部X光檢查和抽血」我接著問:「病人有其他症狀?」學弟搖頭說:「沒時間問,看見推著X光機器的放射師經過,立刻請過來照X光。」
只拍X光片 怎能確定問題
聽完回應,我想繼續了解病人發燒情形,學弟回答:「答案可能就在這張X光片裡。」我提問:「目前蒐集到的只有發燒,發燒細節也不清楚,你怎麼知道一定和肺部有關,而不是其他問題?」全場一片寧靜。
那晚,看完病人病歷後,快步走到病房,發現病人呼吸稍快,病人女兒立刻發問:「X光看到什麼?什麼原因造成發燒?」我表示需進一步了解,女兒說:「可以馬上處理,等等再問嗎?」我搖頭說:「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改變治療方式,且抽血結果還沒出來,給我幾分鐘問診。」
女兒心不甘情不願地說:「自從父親得肺癌後就是我一人照顧。當天早上,他喝牛奶後嘔吐,隨即嗆到咳嗽不止,咳嗽的痰比平常多,且更黏稠,等醫院開藥太久,我由自己的護理背景判斷,拿止咳藥給爸爸吃。」
觸診 發現吸入性肺炎
邊聽她講,我將右手放在病人右後背,感受到「音覺震顫(vocal fremitus)」現象,代表相對應在X光發炎區堆滿痰,這是一種理學檢查,當下很有把握地說:「依據目前所蒐集的證據,妳爸爸最可能的診斷是『吸入性肺炎』。」
醫學生常說,照胸部電腦斷層可解決這種問題!電腦斷層可以告訴你病人是肺炎,但無法告訴你是「吸入性」肺炎;且電腦斷層有輻射暴露,也是幽閉恐懼症患者的夢魘。
傳統診斷 被當老掉牙
傳統醫學診斷模式,先「詢問病史」,再由蒐集到的病史對病人施以「理學檢查」,如視診、聽診、扣診、觸診、接下來抽血、影像檢查。這個模式被現代醫學生視為「老掉牙的醫學傳統」。醫學生最常說:「在現代醫療忙碌程度下,直接影像檢查和抽血最有效率!」但,檢查之後呢?
如果無法得知答案,可能得安排更多檢查,病人更慌張,再去其他醫院或接受「不確定的診斷」,對病人而言,到他院尋求「第二意見」或接受進階檢查花的時間成本,真的「快速」、「有效率」嗎?
詳細問診 不會傷害病人
傳統醫學診斷依然存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不會造成傷害;「抽血」要挨針、會瘀青、造成感染等;「電腦斷層」和「X光」等影像檢查有輻射劑量,電腦斷層顯影劑也增加腎臟負擔或過敏風險。
找出病因就像在凶案現場找線索,精密檢查就如指紋採集過程,吸入性肺炎如同要找的凶手,醫師彷彿警探。如果警探辦案只參照採集的指紋而不審問嫌疑犯,如何準確破案呢?
吸入性肺炎,過去醫師靠問診、雙手和聽診器就能診斷,隨著科技進步,光靠先進影像儀器和抽血檢驗,缺乏詳細問診和理學檢查,捨本逐末的做法反倒使吸入性肺炎不容易被發現,不容易確診,變成住院常見且容易殺死病人的魔鬼。
(作者江建緯為和信醫院一般內科專研醫師,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元氣網同步刊登)
推薦閱讀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
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文章字數1500-2000,因篇幅有限,本報保留刪節權,一經採用,刊出後奉上薄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如欲以筆名發表,煩請註明筆名與真實姓名)、簡單的自我介紹、身分證字號、通訊及完整戶籍地址(包括里或村、鄰)、聯絡電話和電子信箱,以及銀行(註明分行)或郵局帳號,也可直接贈與「醫病平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真的是這樣嗎?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為什麼爬山會腰痠?簡文仁教你如何爬山不受傷
梁賡義/你們不孤單 向桃醫及醫護致敬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許金川/鮪魚肚易有脂肪肝 趕快超一下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滴雞精有功效嗎?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