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寒流來襲除了心血管問題,還有哪些疾病好發?禦寒多吃5類食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人生智慧

「拖延症者」是完美主義還是怕失敗?專家:承認不完美是常態,接受有缺陷的自己!

「拖延症者」是完美主義還是怕失敗?專家:承認不完美是常態,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圖/ingimage
「拖延症者」是完美主義還是怕失敗?專家:承認不完美是常態,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提起拖延症,很多人立刻會聯想到懶散、自律,其實並非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沒有上進心。相反,他們中的不少人對自己要求甚高,傾向用完美主義的方式思考問題,一旦達不到自己設立的標準,就很難全心投入其中,這才誘發了拖延。

拖延症者其實都有完美主義

可能會有人質疑,連工作任務都完成不了,總是沓拖著不去行動,這怎麼看都像是完美主義?其實,完美主義向來不是以工作結果或工作過程來評判的,而是以他們對自己的期待來評判的。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深有體會。

我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三年以後,才正式接個案。一直以來,我對心理諮商工作心存敬畏,對每一位鼓起勇氣走進諮商室的來訪者都充滿了敬畏。畢竟,人要直面自己的內心,真是一件艱難又困苦的事。正因如此,我更覺得自身的心理學知識不夠完備,哪怕一直堅持不斷地走在學習路上,卻還是想做更充分的準備,用專業的技能、真誠的態度,協助每一位選擇我、信任我的來訪者,探尋他們未知的心靈世界。

當身邊同輩的諮商師們逐一開始接個案時,我依舊站在這扇大門之外。儘管我已經具備了從業的資格,也準備了很長時間,可我還是在跟自己說:「再等等吧,再多學習學習,準備得更充分一點再開始。」

其間有不少讀者找過我,想要做心理諮商。我給出的回應是,目前沒有時間,也還沒有準備好,但可以介紹更有經驗的諮商師給他們。給出這樣的回應後,讀者們多半都不太願意。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內心的悲傷和痛苦,不是面對任何人都能夠說出來的。在螢幕另一端,我能感受到一些讀者的失落。

不存在真正學「好」的那一天

轉變的契機發生在我參加中級諮商師系統培訓課程之後。開課後不久,我遇見了兩位之前共同起步的同學,她們也在心理領域繼續深耕,從未停下精進的腳步。與我不同的是,她們已經做了幾百個小時的個案諮詢,真正踏上了從業之路。

午休時一起吃飯,在談到某些問題時,我發現她們的見解比我要深入多了。我也沒有避諱,說起了內心的猶豫和擔憂。我清晰地記得,同學跟我說了一句話:「不存在真正學『好』的那一天,教學相長就是了。」

回去之後,我一直琢磨這句話,內在的一些東西也開始逐漸清晰。原來,我一直拖延接個案是因為過分追求完美,希望可以協助來訪者解決他們的問題,也害怕自己在諮詢過程中存在處理不當的情況,所以總希望準備得足夠充分,再開始去做這件事情。

事實上,再資深、再有經驗的心理諮商師,也不一定能夠幫助所有的來訪者解決問題,也不能做到任何時候都不出現「失誤」,因為每個人都有侷限性。況且,真的做到完美,也未必是好事。當諮商師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來訪者會是什麼感受呢?一段優質的諮商關係,應當是相互促進的,真實與真誠都很重要。

解開這一心理癥結後,我沒有再逃避,也沒有再拖延,而是開始正式接受來訪者的預約。這件事並不容易做,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艱難。在最初的階段,我也遇到過來訪者的沉默與阻擋,但我並沒有慌張。事後,我會反思自己在諮詢中的處理方式,覺察到哪裡有問題或不足時,會思考如何改進;如果真的有困惑,也會主動尋求督導。在這個過程中,我更為真切地領悟到理論在實踐中的呈現,如果不是親自去做諮詢,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

美國心理學教授約瑟.法拉利(Joseph Ferrari)說:「生活中的某些拖延行為,其實並不是我們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夠,而是某種形式上的完美主義傾向或求全觀念使得我們不肯行動,導致最後的拖延。」總想著要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完美至極,不停地苛求,結果就是遲遲無法開始。

解決方法➠承認不完美是常態,接受有缺陷的自己

完美主義不都是消極的,有「適應型」與「適應不良型」之分。

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期望很高,雖然追求完美,可從未忘記尊重現實,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這份「完美」,並不斷地為之努力。最終,他們也真的走上了成功之路。

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期望也很高,可這種期望是不切實際的。說白了,連他們自己都確信能否實現內心的期待。在期望的同時,他們也會為這份期望懊惱,極力逃避「期望難以實現」的事實。拖延,恰恰就是他們逃避的途徑。怎樣才能讓適應不良型的完美主義,逐漸回歸正常的軌道呢?

每一個冒險都會帶來困難和變化,正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即便你這一刻考慮得很周詳,計畫得很縝密,也無法準確預測最後的解決方案,過程中依然會有意外發生。所以,做好迎接困難的心理準備,大膽去做。

任何人都無法在行動前解決掉所有問題,聰明的人往往是在行動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方案,遇到麻煩積極地想辦法解決。

當你力求完美,用拖延來延緩焦慮的時候;當你鑽牛角尖,為某些瑕疵糾結的時候;當你對某件事物感到恐懼和不自信的時候;當你萌生了貪婪、嫉妒的情緒的時候……都可以提醒自己說:「沒關係,沒有誰是完美的。」當你承認了不完美是常態,接納了那個有缺陷的自己時,心裡就不會再有糾結的感覺了。

細節固然重要,但全域意識更重要。做一件事時,總要在完成的基礎上,再去修正和完善;總得先有輪廓和框架,再談具體的內容。千萬不要因為某種形式上的完美主義傾向而導致最後的拖延。

萬物有裂痕,光從痕中生。願你能與自己和解,放下對完美的執念。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心理諮商師教你,改善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

作者:舒婭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19
作者:舒婭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19

心理諮商 工作 情緒 恐懼 態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